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隆庆元年四月,户部尚书葛守礼上疏,直言北方地区与南方地方的情况不同,不适宜推广“一条鞭法”。此后陆续有官员上书,反对在北方实行“一条鞭法”。这表明“一条鞭法”的推广(     
A.受北方官员一致反对B.缺乏实施的群众基础
C.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D.存在教条机械的现象
2 . 张居正就任内阁首辅十年中,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使明王朝“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据此可知,张居正的改革(     
A.挽救了统治的危机B.解决了财政危机C.完成了社会的转型D.缓和了社会矛盾
2024-03-0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马克思说:“货币不是东西,而是一种社会关系。”据此,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明代随着白银成为社会上流通的主币,无论国计与民生,白银货币体系将社会各阶层无一例外地全部包容了进去。下列最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史实是明代(     
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C.施行一条鞭法政策D.自由雇佣劳动普及
2024-01-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鱼鳞图册是官府清丈全国土地时绘制的鱼鳞状的土地清册。明代洪武年间曾编绘过鱼鳞图册。万历年间,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重新编制鱼鳞图册,共绘制2142地块形状及四至、所有者姓名等内容。张居正此举意在(     
A.提供赋税改革的依据B.限制土地兼并的程度
C.确定土地产权的归属D.弥补鱼鳞图册的不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秦汉到清朝中期的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如下表:
第一类鉴于前一个朝代的败亡,新王朝建立初期,总结其教训而进行的改革。
第二类由于周期性出现王朝政治、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而进行的改革。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提高文明程度,建立统治的合法性而进行的改革。
根据表格信息,以下中国古代改革与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宋朝王安石变法——第一类B.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类
C.明朝张居正改革——第二类D.宋初强化统治的措施——第三类
6 . 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一条鞭法最初在江南地区顺利实施,在北方推行时却遭到抵制。有官员认为,“务本者,子立之身,并应租庸;逐末者,不占一役”“地愈多者,苦愈甚。富者贫,贫者逃,而田卒污莱(荒废)”。据此可推知,一条鞭法在当时(       )
A.具有较强的地域色彩B.奖励工商加剧贫富分化
C.已彻底废除了人头税D.征税标准不一激化矛盾
2023-07-01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张居正改革群体成员构成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群体成员构成简表》(部分)
同乡核心成员:方逢时、刘尧诲(知已、门生)、耿定向( 知已)、曾省吾、王宗载、李维祯、傅作舟
家人边缘成员:游守礼(同乡)
姻亲核心成员:王篆(同乡)、李幼滋(同乡、同年)
边缘成员:王之浩(同乡)
朋友核心成员:王崇古、万恭、王宗沐等
师生核心成员:梁梦龙、庞尚鹏(知已)、张学颜等
边缘成员:潘晟
下属核心成员:谭纶、王国光、吴桂芳、戚继光、李成梁、潘季驯等
边缘成员:孙光枯、曹大野
A.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B.失败有其必然性
C.注重提升官员的素质D.受到顽固派阻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世纪明朝的赋税改革体现出“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手续简化”的特点。对这一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A.“赋役合一”的具体办是摊丁入亩B.“按亩计税”的基础是政府推行均田制
C.“用银交纳”的方式适应了货币白银化D.“手续简化”的具体表现是纳庸代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