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94年,翁同龢在读到《新学伪经考》后,在日记中评论康有为说:“真说经家一野狐也”。赞同变法的大臣孙家鼐读了《孔子改制考》之后,也忧心忡忡,“窃恐以此为教,人人存改制之心,……是导天下于乱也”。这说明(     
A.变法冲击了儒学的地位B.维新思想冲击晚清统治基础
C.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D.改革势力之间尚未达成共识
2023-10-18更新 | 603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平许济洛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康有为是在国家面临列强欺凌和现代文明危机的影响下希望增加改革速度和幅度的变化,进而迅速解决危机。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歧,慈禧太后、光绪帝、守旧派、维新派之间相互猜忌,各自私下准备采取行动自保。该观点认为,戊戌维新运动(     
A.缺乏牢固的群众基础B.缺少成熟的运作协调机制
C.未顺应历史发展潮流D.未能代表先进阶级的意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我们一提到戊戌维新,首先联想到的可能就是康梁主导下的变法,但其实在当时,有许多人都在变法。陈寅恪先生就曾经提到过,他的父亲陈三立和祖父陈宝箴等人都曾在变法中发挥很大作用。当时朝中一些倾向变法的大臣也曾参与到变法当中,可能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一批原先的洋务派官僚在此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的另一种叙事脉络。此外,江浙的士人可能对变法也有自己的一套历史叙事逻辑。”。该学着在此强调了戊戌维新(     
A.是康梁主导下的变法B.存在失败的必然性
C.缺乏完整的变革体系D.中心与路径的多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中东战纪本末》中记载:(1895年)朝廷创办新事业(推行新政),在需款,战后经济至为拮据,国家财政未经彻底改革,固决不足以担负此无数之开办费也。而况新政人才亦至为缺乏,内外政事又积重难返,故推动一事,往往障碍重重,枝节横生,以至迁延日久,不能大见成效。这一记载折射出当时( )
A.推动变革面临多重困境B.变法运动陷入失败境地
C.战争阻断近代化的进程D.统治阶层思想故步自封
2022-10-31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A.缓和德英关系B.推广德语教育
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
2022-10-27更新 | 3260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这表明维新变法(     

A.动摇了孔子思想地位B.使女子享有更多权利
C.使新式学堂广泛建立D.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同时把重点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这说明,戊戌变法
A.缺乏反封建的斗争勇气B.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C.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D.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

——摘自《曾国藩日记》

材料二   9月18日……海军在大东沟外遇倭船十二只,我船十一只,济远逃回旅顺,而致远、经远、扬威、超武四船皆沉没矣。又闻平壤已失,益觉肝火上炎。

——摘自《翁同龢日记》

材料三   初十日,是日又闻奉旨缉捕十六人,有谭嗣同、张元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康长素(即康有为)至吴陆口,为英兵轮所救。康在都为上信任,言听计从,累改革大政,许士民上书,裁冗官,增设农工商局,为守旧党所不悦,以是贾(招惹)祸。

——摘自(晚清工部官员)孙宝瑄《忘山庐日记》

(1)指出上述三则日记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其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10 . 改革是对旧体制中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的革除和变通。戊戌变法时期,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体制是
A.科举制度B.行省制度C.封建专制D.外交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