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A.缓和德英关系B.推广德语教育
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
2022-10-27更新 | 3274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康有为在写给光绪帝的奏折中认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他指出,开国会、立宪法、行民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的,《周礼》中的“三询”、《尚书》中的“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就是君主立宪的本原形态。这表明康有为(     
A.要求废除旧法创立新制B.注重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
C.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D.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2023-03-17更新 | 81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4年,翁同龢在读到《新学伪经考》后,在日记中评论康有为说:“真说经家一野狐也”。赞同变法的大臣孙家鼐读了《孔子改制考》之后,也忧心忡忡,“窃恐以此为教,人人存改制之心,……是导天下于乱也”。这说明(     
A.变法冲击了儒学的地位B.维新思想冲击晚清统治基础
C.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D.改革势力之间尚未达成共识
2023-10-18更新 | 60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等早期著作中以“托古改制”的手法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行君主立宪的主张。而根据内廷档案《故宫藏光绪二十四年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的记载,戊戌年康有为上呈给光绪的两本变法参考《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非但不主张限制君权,反而鼓励光绪师法俄日,大张君权。由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研究需对多项史料进行对比互证
C.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了解客观史实
D.通过文献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98年,光绪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清政府在直隶等地建立农事试验场,并进口多种新式农机具。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仍是人力和畜力,而且并未推广。这表明当时(     
A.清政府固守传统的经济政策B.生存危机倒逼政府调整经济模式
C.近代化变革缺乏经济基础D.西学东渐推动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98年3月初,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他编纂的《日本变政记》,此书按时间先后叙述了1868—1890年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历史事件,同时在列举日本变政事迹时,又用按语评考了其意义和可取之处。康有为进呈此书旨在(     
A.开拓普通民众的视野B.倡导清廷向日本学习
C.唤醒国人的救亡意识D.促成维新变法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曾说:“凡一国所布之令,必以真出于公议者,然后可谓之法律。若夫发于一人或数人之意志,不能成法律”,“一国中人人相交之际,无论欲为何事,皆当由契约之手段亦明矣”。梁启超的这些思想(     
A.具有反封建反专制的启蒙意义B.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C.从中国的视角否定了封建制度D.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
8 . 关于“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梁启超称赞其“尚气节,明大义,立身不苟,见危授命,有古君子之风焉”;历史学家范文澜将杨锐划在“假维新系”之列,认为是由于维新高潮到来而“随声附和,不出于心”。据此可知
A.梁启超的观点最可信B.杨锐是虚假的维新派
C.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D.历史事实有不确定性
2022-03-06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晚清有两代变革的士大夫,第一代是官僚士大夫,其杰出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第二代是文人士大夫,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这两个士大夫群体(     
A.救国思想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B.向西方学习的方向趋于一致
C.对国家出路问题进行了最早的探索D.都主张社会变革以应对危机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我们一提到戊戌维新,首先联想到的可能就是康梁主导下的变法,但其实在当时,有许多人都在变法。陈寅恪先生就曾经提到过,他的父亲陈三立和祖父陈宝箴等人都曾在变法中发挥很大作用。当时朝中一些倾向变法的大臣也曾参与到变法当中,可能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一批原先的洋务派官僚在此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的另一种叙事脉络。此外,江浙的士人可能对变法也有自己的一套历史叙事逻辑。”。该学着在此强调了戊戌维新(     
A.是康梁主导下的变法B.存在失败的必然性
C.缺乏完整的变革体系D.中心与路径的多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