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7年,梁启超前往湖南创办时务学堂,引导和要求学生阅读“西国近世吏法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求治天下之理”,阅读物理格致之书,“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志乎极”。由此可见,梁启超的办学努力(     
A.利于推动思想启蒙B.冲击了传统官僚体制
C.促进革命力量发展D.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98年张之洞写成《劝学篇》,其中“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在书中他主张“旧学(指四书五经、中国政书、史事、地图)为体,新学(指西政、西艺、西史)为用”。刊行后“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这部著作得到政府支持主要基于(     
A.缓解冲突并迟滞变法风险B.消弭维新思想对政府冲击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揭示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世纪90年代末,康有为力主将中国“定为工国”,认为“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梁启超则认为保护关税政策是“病国之道”,自由贸易乃“天地自然之理”。二者意在(       

A.揭示中国孱弱的根源B.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强调政治变革的必要D.突破传统思想禁锢
2024-03-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费正清认为,“湖南维新运动激进化的推动力是从省到中央的改革方式,其榜样来自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当时像长州和萨摩等封建领主在整个政治发展中起了带头作用,领导了日本的民族复兴。然而湖南省当局没有像日本的长州和萨靡封建领主那样的独立力量,他们不能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实现广泛的地方改革。”作者意在强调(     

A.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B.地方自治权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C.政治改革方式必须根植于国情D.中央集权体制阻碍了政治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在向光绪帝谏言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时表示:“上既以为可废,请上自下明诏,勿交部议,若交部议,部臣必驳矣。”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A.得到光绪帝的坚定支持B.存在过于理想化的倾向
C.有力地冲击了八股取士D.弘扬了求真务实的作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 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该诏令的颁布(     
A.强化了民众参政议政职能B.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
C.改变了清政府的政治制度D.成为变法失败主要原因
2024-03-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在《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中肯定了英国的议会制度和君民共主之制的优良,并认为“英、意诸国君民共主之政”与孟子的“民贵君轻”学说类似。据此可知,他试图(     
A.以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B.用变法行动呼应时代需求
C.让国人接受西学中源思想D.从中国视角解读西方文明
8 . 康有为《上清帝第七书》中说:“职窃考之地球……惟俄国其君权最尊,体制崇严,与中国同。其始为瑞典削弱,为泰西摈鄙,亦与中国同。然其以君权变法,化衰为盛⋯⋯故中国变法,莫如法俄,以君权变法,莫如采法彼得。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而已。”康有为旨在(     
A.说明变法对于中国转弱为强的重要性B.强调托古改制是历史必然选择
C.借助西方先进理论以减少变法的阻力D.揭示俄日制度和变法的差异性
9 . 19世纪末,梁启超以《时务报》主笔扬名天下,也屡屡“以文乱法”引发事端。湖广总督张之洞是《时务报》的重要支持者,但也认为其某些观点会使“阅者人人惊骇,恐招大祸”,要求湖南巡抚“速告湘省送报之人,此册千万勿送”。这反映了,当时(       
A.维新主张冲击了传统观念B.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异曲同工
C.湖南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心D.革命思想传播冲击了清廷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78年,郭嵩焘在与友人的谈话中说:“圣人以其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圣人之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西洋治民以法,法者,人已兼治者也”;“三代以下圣人至公天下”较之西方政治“犹有歉者”。据此可推知,郭嵩焘(       
A.救亡思想的新旧杂陈B.政治变革思想呼之欲出
C.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D.贯彻了民主法治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