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费正清认为,“湖南维新运动激进化的推动力是从省到中央的改革方式,其榜样来自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当时像长州和萨摩等封建领主在整个政治发展中起了带头作用,领导了日本的民族复兴。然而湖南省当局没有像日本的长州和萨靡封建领主那样的独立力量,他们不能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实现广泛的地方改革。”作者意在强调(     

A.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B.地方自治权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C.政治改革方式必须根植于国情D.中央集权体制阻碍了政治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97年9月,贵州学政请朝廷仿康乾时期招试博学鸿词旧制,创设经济特科,得到清廷认可。1898 年4月,浙江巡抚奏请加大改造学堂力度,实用人才要逐渐培养。戊戌变法时,康、梁主张立废八股。清廷采取了张之洞的科举大改内容少改形式的方案。这表明当时(     
A.废除八股逐步成为社会共识B.地方各界参与推动科举改革
C.政府及官员对改革虚与委蛇D.改革存在急进与缓和的斗争
2023-03-23更新 | 304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谭嗣同曾言:“欲强国,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欲正母仪,必由女教”,“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也”。由此可见,谭嗣同(     
A.借由孔教的名义提出革新要求B.意图推进社会习俗的更新
C.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旨在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2023-03-22更新 | 359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一些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不顾士民反对坚决废除科举B.各省督抚大力支持维新变法
C.着手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适应形势变化调整取土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11月,强学会在北京成立,参加者主要是一些赞成变法、未秉实权的士人及中层官员,同时得到朝廷中帝党高层官员和李提摩太等英美民间人士的帮助和支持。据此可知
A.维新变法运动有一定社会基础
B.维新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维新运动得到社会各阶层支持
D.维新运动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戊戌变法时的改革措施曾规定:“小学堂毕业者作为生员升人中学;中学堂毕业者作为举人升人大学;大学堂毕业者作为进士,授予官位。”同时还规定只有大学堂的在校生或者毕业生才可以教书。这样一来,普通士人阶层既不能做官,又不能以教书来维持生计。这些规定
A.使戊戌变法失去--定的社会基础B.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是造成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D.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7 . 有学者认为,“变”是甲午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议题,统治集团中的主要人物都在开始思考变法的问题;维新变法中的两派斗争不是“变”与“不变”的斗争,而是谁来变,怎么变以及变什么的分歧等。这说明维新变法具有
A.复杂性B.开创性C.彻底性D.阶级性
2021-07-0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这反映出
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②维新派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③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撼动
④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改革选官制度的重要性。百日维新时期颁行的 法令规定,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这一法令的颁行

A.废止了传统的科举制度B.揭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C.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D.开启了民族资本的“黄金时代"
2021-05-15更新 | 774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改革是对旧体制中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的革除和变通。戊戌变法时期,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体制是
A.科举制度B.行省制度C.封建专制D.外交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