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你认为近代中国在反对外来侵略中多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展B.清政府的腐化堕落
C.中国的专制主义政治D.中国军队的武器落后
2 .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以及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3 . ……签订,不仅打破了大清帝国的天朝体制,而且还开启了近代不平等的条约制度。文前省略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4 . 下图出自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描绘了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农村劫掠的情形,该图(     
A.完整地再现了英军在中国的侵略行径
B.对研究战争性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C.可用于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诉求
D.能够印证战争期间英国军队纪律涣散
2024-01-3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清朝咸丰年间,朝廷极力向晋商摊派捐输,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如1851年,榆次晋商常怿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从五品武官散阶”。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这种做法旨在
A.弥补清政府的国库亏空
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C.开展自强运动增强国力
D.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对英国进出口货物收取关税由双方协定等。

材料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白银费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配兵驻守;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条约?
(2)请找出三则材料的相同点。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列强在侵华方式上有怎样的转变?
(3)结合材料说明三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 .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认为:“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A.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
B.加速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
C.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
D.形成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8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016-11-18更新 | 1156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855年,列强要挟清政府迫使当地百姓搬出租界,上海知县布告要求限期拆除。 次日,民众就用“揭贴”回应:“ 西方蛮子,本明....来到中华,如狼逞凶。不论何物,不分地区,随意侵吞,随意夺取。”该“揭贴”反映了
A.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民众对侵略行径的愤慨D.华夷观念深刻影响了对外交往
10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 1902 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020-10-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