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前,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窗口。鸦片战争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844年的87.4%到1855年降至21.8%;而上海则由1844年的12.6%到1855年升至78.2%。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上海的区位更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收入逐年增加
C.中国主动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协定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
2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推卸战败责任
B.谋求制敌之道
C.缺乏理性反思
D.改进外交策略
2019-03-07更新 | 1061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许多英文单词被音译成了上海话,随后进入中国人的词库。比如说:麦克风(miCrophone).色拉(salaD)白兰地(BranDy)啤酒(Beer)十三点(soCiety)等.上海话大量引入英语词汇进而成为全国通用的表达,主要原因是上海的(     
A.市民热衷使用英语词汇B.方言引领中国时尚潮流
C.地域文化对外开放包容D.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2024-03-15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日新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发表论文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独立国家而言的,半封建是相对半资本主义而言的。半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近代中国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有“沉沦”,而且有“上升”。这种“沉沦”和“上升”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历史学家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又一种解说。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近代中国是处于“沉沦”还是“上升”状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虎门销烟发生后)托利党议员格兰斯顿反对内阁发动侵华战争的议案。他说:“我不知道而且也没有读到过,在起因上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不义的战争,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想使我国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英国国旗在广州上空的升起是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走私贸易。”但是,首相巴麦尊否认他的内阁支持这种不法的鸦片贸易,以此手法巧妙地转移议会辩论的中心。最后,托利党的反战决议案只以五票之差被否决。

——摘编自崔瑞德等主编《剑桥晚清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揭开了资本主义列强大举入侵中国的序幕。继此以后,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以腐败的清朝政府失败、在炮口下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根据这些条约,列强在中国夺得了掌控海关管理等特权。这是鸦片战争后清朝对外贸易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最主要的标志。

——摘编自王炎《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对外贸易关系的 形成》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政体的哪些特点?简析格兰斯顿反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对外贸易半殖民地化的表现。
6 . 1855年10月,在厦门的街道上到处粘贴着一份绅商所写的揭帖,揭露了外国殖民者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雇佣一些心术不正的叛徒,通过各种手段,诱骗老实的人民,然后通过海运把这些受骗人卖到外国进行强迫劳动的事情。揭贴所揭露的内容反映了(     
A.官府借告示揭露殖民者给中国带来灾难B.西方资本主义具有扩张掠夺的本质属性
C.以华制华是外国殖民者侵略中国的方式D.劳务输出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之一
7 .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迫使这个长期封闭的东方古国向世界开放,并给它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锁。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经济上变化的体现(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C.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22-09-26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下列条款中,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银元D.中英协定关税税则
9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10 . 在《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中,英使璞鼎查向清政府表示,如果中国允准其他各国来五口通商,英国“断不阻止”。维多利亚女王在将《南京条约》送达国会的咨文内更明确地说:“我们的宗旨是,同样的权利,要给予一切工业的国家享受。”上述主张旨在
A.促成列强共治中国局面B.实践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C.实现殖民利益的最大化D.敦促清廷扩大开放范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