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2 . 《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B.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D.协定关税
3 .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Victoria)女王。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下列属于她统治时期英国发生的大事有
A.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
B.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C.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D.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 . 有人在撰文回忆自己的祖父时写道:爷爷出生于1870年,早在1842年家乡便开埠通商。由此可见其祖父出生于
A.上海B.重庆C.杭州D.天津
5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6 . 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
2017-08-04更新 | 2049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2016-11-18更新 | 828次组卷 | 99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