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1858年,在中国与英、美、法三国的税则谈判中,清廷代表桂良等人一方面指出“皇上驭天下之大柄,唯信与财”,多次强调“利柄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另一方面,桂良等人已经看到,西方列强有“夷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这表明
A.传统观念影响政府内政外交
B.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危机
C.中国传统外交体制逐渐转型
D.政府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
2 .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条规定:“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C.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D.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2019-04-15更新 | 177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A.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
B.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C.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
D.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2019-03-17更新 | 473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了新权益是( )
A.四口开埠通商B.广州贸易权
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2019-01-30更新 | 448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0·上海·高考真题
5 .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6 . 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恭亲王奕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C.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D.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7 . “当时的人对于(《南京条约》)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民国时期历史学家蒋廷黻的这段话反映出
A.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反映一定的时代思想与社会现状
B.《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人民比清末更爱国
C.五口通商对中国并没有危害,而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交流
D.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改变,间接统治变为直接统治
8 .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大门,列强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下列表格中甲、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的是
A鸦片战争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放
B第二次鸦片战争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闯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A.A
B.B
C.C
D.D
9 . 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内容属于《南京条约》的是
A.开放天津
B.开设工厂
C.协定关税
D.公使驻京
10 . 1913年,赵玉森在《共和国本国史》中写道,“约既公布”,“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这反映出赵玉森意识到
A.辛亥革命具有历史局限性
B.孙中山缺乏反对外国勇气
C.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
D.鸦片战争深刻影响近代外交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