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2023·河北·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     
A.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B.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
C.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D.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
2023-12-20更新 | 1834次组卷 | 1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天津专用)
2 . 1854年,英国政府要求与清政府修约,主要内容包括“广泛地进入中国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等。这表明英国(     
A.对华侵略政策发生了变化B.开始以经济手段控制中国
C.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3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官员赫伯特说:“推翻清朝并非我们的兴趣,当我们向北京进军时,我们真为我们的行为担心,若随之发生的无政府状态,我们的贸易和茶叶都将化为乌有。”这表明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意在(     
A.维持并扩大对华殖民贸易B.以经济利益诱惑清廷屈服
C.强迫清政府允许公使进京D.借助太平天国向清廷施压
4 . 1850—1851年,英国首相巴麦尊为逼迫清廷修约,多次叫嚣要占领长江下游地区的战略据点,“中止大运河和长江汇合处的粮食运输”“切断对北京的大米供应”。这从侧面体现出(     
A.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粮食市场
B.交通命脉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C.大运河是南粮北运的唯一通道
D.长江下游地区是英国侵略重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2023-06-14更新 | 5590次组卷 | 49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湖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美国拒绝同英法合作对中国发动战争。美国国务卿菲什向驻华公使镂斐迪指示:你要向中国表示美国的诚意……同时,清政府须“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承担的一切诺言和义务”。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美国在华势力受到排挤B.中国的独立受到列强保护
C.中美关系摆脱敌对状态D.美国极力维护其在华利益
2023-05-19更新 | 41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7 . 1879年,上海点石斋印书局出版发行汉英词典——马礼逊《五车韵府》,开本再缩小,两册合并一册,价格更便宜,流行更广。到20世纪初,《五车韵府》一版再版,还将旧版按汉字的罗马字拼音首字母排序改为按汉字部首排列。《五车韵府》在中国的流行主要缘于(     
A.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增强B.传统的天朝上国的观念已被摒弃
C.社会中出现崇洋媚外的风气盛行D.向西方学习以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10 . 1858年,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天津条约》获取了在内地游历、经商等侵略权益,但1863年之前,西方人在华游历的首选之地为东三省、天津和北京,而1865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逐渐成为西方人游历的热点地区。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东南互保”符合列强利益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
C.传统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D.西方侵略势力伸向东南沿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