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下列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北京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南京条约》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
C.《黄埔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内地传教
D.《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区给英国
2021-11-29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从道光后期开始,长江流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贸易路线由传统的“京广大水道”构成的南北纵向路线,转向以上海为中心、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东西横向路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外来经济势力的渗透C.交通工具的进步D.京津地区社会动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个庚子年,一段屈辱史。1840年和1900年,这两个庚子年间的六十年,是一段不堪 回首的历史。六十年中,列强相继发动了四次以上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前一次创伤未愈,后一回屠戮旋踵。坚船利炮的打击和胁迫,让这个政府一次次以灵魂为代价,以求得肉体的苟安。它们,用血泪写成,用屈辱风干。它们,拧成了一道道绳索,套在了中华民族的脖颈上,愈挣扎,便勒得愈紧。

——摘编自赵彦《晚清那些年: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庚子年”间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至少三个),并说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证明了英国工业品品质十分优秀
B.说明了战后鸦片贸易急剧扩大
C.解释了英法对华发动战争的原因
D.反映了英镑成为国际主要货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B.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C.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D.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2017-02-17更新 | 256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A.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