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建立军事基地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2024-01-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档案是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一份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展示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签字页,上面书有“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和“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字样。下列史实与这份档案紧密相关的是(       
A.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
B.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英法获得内河航行权并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2023·河北·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     
A.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B.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
C.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D.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
2023-12-20更新 | 2017次组卷 | 1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天津专用)
4 . 1854年,英国政府要求与清政府修约,主要内容包括“广泛地进入中国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等。这表明英国(     
A.对华侵略政策发生了变化B.开始以经济手段控制中国
C.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交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
1842《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通商口岸。
1895《马关条约》中国丧失更多土地,列强可以在中国设厂制造。
1901《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巴黎和会拒签。
19286“改订新约”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1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19499《共同纲领》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是怎样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12-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6 . 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西方要求中西官员直接交涉促成了五口通商大臣的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允许外国公使入驻北京,中国遣使西方各国;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具备了近代外交制度中的中央外交机构的一般特征。”这说明(     
A.列强侵华客观推动晚清外交艰难转型B.西方国家改变侵略中国的方式
C.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D.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7 . 1850—1851年,英国首相巴麦尊为逼迫清廷修约,多次叫嚣要占领长江下游地区的战略据点,“中止大运河和长江汇合处的粮食运输”“切断对北京的大米供应”。这从侧面体现出(     
A.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粮食市场
B.交通命脉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C.大运河是南粮北运的唯一通道
D.长江下游地区是英国侵略重点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为应对中英两国间贸易往来中的众多矛盾冲突,制定了《户部则例·茶商禁令》等律令来打击假茶现象、指导茶商改良茶叶生产以提高茶叶质量等。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巩固了英国在华的贸易优势B.客观推动了商业贸易规范化
C.遏制了中国商品的正常流通D.实现了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2023-08-29更新 | 9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中时常援引国际法,有意识地遵照国际法来处理中外关系,但依然未能得到列强的公正对待。这说明,当时的清政府(     
A.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未能洞察国际法规的本质
C.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D.意识到挽回利权的重要性
10 . 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下列不平等条约与材料中“和议”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