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始建于1890年的戈登堂,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今和平区解放北路),英国修建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戈登在天津开辟和规划天津租界方面的“贡献”,它是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建筑物。这一历史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古今中外文化精粹完全融合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是当时天津经济发展的标志D.近代社会和城市发展演变历程
2024-02-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王朝就有了“君权神授”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论。从西汉至清代的各朝帝王,都没有摒弃分封诸侯、屏护中央、面南为天下共主的传统观念。由于汉民族长期保持很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于是不断增强了自我优越、惟我独尊意识,并产生了华夷观念,把周边民族或国家都视为落后的蛮夷。对待周边蛮夷国家,中国除要用强大实力使之“畏威”之外,更应以“德惠”使四夷倾心内服。《礼记·中庸》主张对诸侯和更远方的国家采用“怀柔”政策,包括“厚往而薄来”的恩惠大度方针。按照儒家学说,中国君主与其他各国君主的关系,只能是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外国来使均为朝贡者,故没有形成平等国家间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礼仪。因此,古代中国统治者认为自己不需要外交,无需常设的外交机构,只是由礼部和理藩院分别办理海道和陆路往来的各国事务。

——摘编自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是在列强强大的武力逼迫下被迫实行的。一个自视为“天朝上国”、拥有众多藩属国的泱泱大国,在遇到西方的“坚船利炮”后,被迫放弃天朝尊严,俯就于西方现代化的大潮之中。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既是由君主专制政体向民主共和制政体的转变,也是近代中国外交形象的转变……国际社会也逐渐认可了中国的存在,如:1920年初,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有利形势,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顾维钧被推选为国际联盟理事会理事长,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三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面对的是共和国初建、美苏“冷战”激烈进行、新中国尚属孤立的复杂国际局面,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以及融入国际社会变得更加迫切,这是艰难局势造就的新中国外交使命……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使命变得更加明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定性了中国外交注重国内发展和促进国际和平的外交使命,21世纪前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对这一使命最好的实践。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民族复兴于是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使命。

——摘编自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体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外交使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2-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天津条约》签订后,大学士桂良等官员至上海,与西人再开谈判,期于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彼族放弃公使进京等条款,以免损伤天朝礼文和成宪。这反映出清政府(     
A.摒弃天朝上国观念B.意欲交好外国列强
C.力图维系宗藩体系D.缺乏近代外交理念
4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6 . 下面是1867~1894年中国进出口物价指数(1873=100)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这时期(     
A.中国经济深受列强侵略的影响B.民族工业发展冲击固有经济模式
C.列强垄断了清政府的经济主权D.对外贸易中逆差局面已得到扭转
2023-12-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1868—1900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量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     
A.民族工业初步发展B.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
C.关税主权遭受侵犯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3-07-11更新 | 228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或“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为主题,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阐述。
2023-04-06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部分内容, 这些规定可能导致的影响有(     
中法《黄埔条约》法国人可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中英《天津条约》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中法《北京条约》法国传教士可在各省租买土地,自由建造教堂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
C.义和团运动兴起D.反洋教运动持续发生
2022-12-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商建立新泰兴洋行,初期经营不善,英商转而退居幕后,由华商买办宁世福操办,宁世福打着中国商号的名义从西北购买羊毛,再送往英国。这种合伙经营方式,可以规避关税、降低成本,新泰兴得以很快建立羊毛贸易网。新泰兴的发展(     
A.说明民族资本受内外双重压迫B.是中国近代特殊社会性质下的产物
C.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D.体现出转型时期中国关税弊端始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