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843—1894年间,中国出现了许多外国人办的工厂,有的维修轮船,有的加工农产品,有的生产和经营肥皂、火柴、水泥、食品。这些工厂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据此推知,该时期(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D.既有条约无法满足列强的利益需求
2024-01-3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考历史仿真模拟二(八省模式)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西方要求中西官员直接交涉促成了五口通商大臣的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允许外国公使入驻北京,中国遣使西方各国;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具备了近代外交制度中的中央外交机构的一般特征。”这说明(     
A.列强侵华客观推动晚清外交艰难转型B.西方国家改变侵略中国的方式
C.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D.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4 .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后,清政府保留了朝贡体制下地方督抚的交涉权利,督抚不与总理衙门发生直接联系。此外,清政府还设立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作为外交的“折冲”之所,就近处理中外事务。南北洋大臣皆可直接向皇帝上奏请旨,不必经过总理衙门。清政府此举(     
A.束缚了总理衙门职能的发挥B.意在打破前朝的陈旧体制
C.利于不同部门加强分工合作D.增强了官员国家主权意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4年,《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国际法传入中国,此后江南制造总局、湖北官书局等机构翻译了大批西方国际法著作,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这反映了
A.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国际法能保障平等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制度
6 . 下图是1983年拍摄的一部电影的海报。该电影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
A.迫使清朝开放了首批通商口岸B.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C.使列强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派怡亲王载垣到河北通州与英法联军交涉,英国谈判代表巴夏礼声明到北京后向中国皇帝面递国书。剿夷派认为这是外夷的狂悖,居心叵测,决不能容忍。载垣乃令清军捕拿英法谈判代表。这反映了
A.英法联军侵华蓄谋已久B.剿夷派力图维护国家主权
C.清廷缺乏近代国际意识D.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强大
2021-09-14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于俄,十倍于米(美),百倍于法,二百倍于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于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于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氏的民族主义既是自由民主的,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是共和主义的,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1)根据材料一回答,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思想的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2021-03-2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由皇帝指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批准在北京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历程B.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2019-12-28更新 | 915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