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晚清时期外国商品的涌入和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给传统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宗族和家庭不能再为那些失业的、患病的、贫困的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和慰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B.西方文化传播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C.手工业者和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D.传统家族社会在外来侵略下瓦解
2 . 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工。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以下关于华工问题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②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③补充奴隶贸易终止后劳动力的不足   ④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20更新 | 67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1870—1894年部分年份中国进口商品总值以及大宗商品进口值的变化表(单位: 万海关两)它反映出(     
年份进口商品总值大宗商品进口
鸦片棉制品
进口值占进口总值(%)进口值占进口总值(%)
1870—1874
(五年平均数)
6886.92598.739.22145.132.2
1890—1894
(五年平均数)
14423.32994.721.14965.335.3
A.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略主要方式
C.国际竞争影响下鸦片贸易萎缩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成就显著
2023-05-29更新 | 256次组卷 | 7卷引用:纲要上第15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道光年间,典籍中的“外洋”大多指的是纳入清朝行政管辖的一条带状海洋区域,与“内洋”相对应。光绪年间,“外洋”的含义主要是指外国,与“中国”相对应。这一变化表明(     
A.晚清海权意识的增强B.政权更迭影响词义变迁
C.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D.清末新政丰富地理知识
2023-05-28更新 | 706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上第15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注:仅指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这一分布状况反映了(     
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
上海3622047.75%天津41805.35%
汉口1335017.1%福州32404.15%
广州1030013.58%其他城市973412.47%
A.通商口岸的开放先后的差异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D.轻重工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6 . 下面为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指数:1871—1873年为100)。据此可知(     
年代进口贸易净值指数出口贸易净值指数
1871—1873年106100100100
1881—1883年126118.910898.2
1891—1893年219206.6167151.8
A.国外对中国商品需求量相对有限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并不明显
C.中国外贸状况总体出现出超态势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61—1862年,英、法、俄、美等国先后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相继派使来华的有德国、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秘鲁诸国。导致这一局面产生的因素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第二次鸦片战争D.洋务运动
2022-10-02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五考点13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B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9 . 下表是晚清某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资料(单位:百万元)。该资料可以用于说明()
年份出口进口
1871-1873110106
1881-1883108126
1891-1893167219
A.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B.外国资本输出瓦解中国自然经济
C.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外国商品深受中国广大民众欢迎
10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关于鸦片问题,双方争论异常激烈,只好采取暂时的妥协政策——“罂粟小姐”成了黑户——英国只能暗地里进行鸦片交易、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清政府迫于英国强大武力的威慑,无奈地同意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国力得到了巨大提高,开始了与中国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斗争。李鸿章在国力虚弱的情形下,积极主张朝鲜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以此来制约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但在甲午战败后,中国在签订的城下之约中丧失大量的权益,包括对朝鲜的宗主权。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二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11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外交与近代外交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