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面是1868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     

A.实业救国成效初显B.传统商业仍具有市场的竞争优势
C.传统经济的顽固性D.清廷通过自救运动延续了其统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亨利·基辛格指出:“克里米亚战争(注:18531856年),使维也纳会议费尽心血所建立的梅特涅秩序崩溃。”维也纳体系建立之后,英国与俄国分别是大陆均势体系的两个平衡者,英俄关系对欧洲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然而,战争促使了英法两国结盟,那就意味着拿破仑战争的“后遗症”基本上被战争清洗干净:战争也意味着神圣同盟的终结,欧洲的协调机制蜕化。

克里米亚战争并非仅仅影响欧洲和俄罗斯,事实上对大清帝国的安全也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打败,但在对待大清帝国的问题上,俄国与英国、法国、美国却又形成“共谋”。俄国在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驱动之下,在大清帝国得到了最大的“补偿”,从而使俄国的帝国形象可以重新与其他殖民帝国尤其是英国相比。

俄罗斯的确是输掉了克里米亚战争,但俄罗斯也从中学会了一些东西,正如俄罗斯当时一些西方派所说的那样:“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止不前。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

——摘编自胡键《“东方问题”远东化、克里米亚战争与大清帝国的安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征,并概括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你对“对大清帝国的安全也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及“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的理解。
3 . 近代前期有人说:“窃谓中国人心有万不可解者。西洋为害之烈,莫甚于鸦片烟。中国士大夫甘心陷溺,恬不为悔。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是甘心承人之害而挟全力自塞其利源。”这表明(     
A.当时国人固守闭关锁国思想B.当时引进技术环境复杂
C.中国人复杂的民族主义情绪D.当时国人的愚昧与顽固
2024-02-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统计。据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     
岁入
项目
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十七年(1891)
数目(库平两)占岁入比重位次数目(库平两)占岁入比重位次
地丁税3281334076.4%2366691126.39%
盐税498587111.62%71724308%
常关税470481410.98%25884132.58%
海关税1820677720.30%
厘金1631682118.20%
岁入总数4250420589684858
A.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B.区域经济的差异扩大
C.国家转型面临一定困境D.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中后期,上海、天津、汉口等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货币特色的“虚银两”,从货币信用与运行机制上看,“虚银两并无实物存在,仅作为实物银的价值符号和折算标准而存在,代表白银发挥货币职能”。由此可知,“虚银两”的形成(     
A.反映了清政府经济主权受损B.适应了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C.说明白银实物不被市场认可D.因太平天国运动被政府默许
6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1554次组卷 | 7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其内容朝廷重臣皆“鲜见其文”,社会各界更无从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皇帝迫于列强压力,准许将所签屈辱条约向地方各省颁发。这一变化
A.有助于减少地方的外交压力B.表明清政府的治理能力更趋成熟
C.说明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列强D.体现出清政府严格遵守条约体系
2022-05-21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8 . “经过这场战争,北京的官员就这样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而滞留在长城以外热河的朝廷则怀恨在心。随着新条约的履行,热河和北京之间的观点分歧不断扩大。”这场战争使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传统朝贡外交体系正式崩溃
9 . 《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与欧美各国应该互派使节。但此后多年,派遣常驻使节一直是欧美国家单方面的行动,清廷没有任何动静,直到1876年郭嵩焘被清政府任命为第一任驻英法公使。这反映出
A.欧美急于打开中国市场B.欧美列强拒绝交往中国
C.清廷近代外交意识淡薄D.清廷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