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滩。成化年间,因汉水改道,成为商贸枢纽而快速兴起。到鸦片战争之前汉口已发展成为长江中上游的产品集散中心。据学者水野吉统计,鸦片战争前,汉口的贸易总额达到白银1.3亿两,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贸易港。除商业外,汉口还拥有规模相当可观的手工制造业,形成了白布街、花布街等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涌现出叶开泰药店、汪玉霞茶食店等风格独特的名店名铺。借助于自明后期以来持续稳步发展的国内经济的全面货币化,以及商人与商业资本持续不断地涌入,一种日渐成熟的、自成体系的、服务于汉口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金融业已发展起来。

——摘编自范植清《鸦片战争前汉口镇商业资本的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揭开了武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序幕。1863年俄商创办了顺丰砖茶厂,随后蒸汽机、发电机等各式机器相继出现在汉口的企业中。1861年清廷设立江汉关管理过境贸易,其管理方式几乎全盘引进西方关税规则,堪称汉口变为近代通商口岸的商业标志。……汉口开埠后,包括七家中国银行在内的各国银行蜂拥而入,取代了传统钱庄、票号,金融工具的更新极大地推动了汉口商务的发展。受租界的刺激与影响,汉口在公共设施、市政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近代城市的功能也日益完善。西方的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逐渐为武汉人所接受,出现了趋新崇洋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任放,杜七红,《传统市镇近代化刍论—以汉口为个案的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汉口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口市镇近代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05-1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中的历史

清代后期财政收入结构情况(单位:万两)

年份田税盐税关税厘公杂税项收入总计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6.4049911.6247010.98----4250
1891236726.397178371141.08----8968
1903354633.80125011.91534050.903563.3910492

——据《清史稿》《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清代续文献通考》等

1911年全国财政支出结构统计(单位:万两)

项目数额比重(%)项目数额比重(%)
行政25638.5实业5731.91
司法6832.27交通489116.3
民政20256.74官业7952.64
财政15836.16工程260.86
海关5831.94交涉3451.15
常关1480.49军事843728.1
典礼750.25防费1240.41
教育13394.45赔款欠款511717.0

1911年全国财政支出结构统计(单位:万两)

——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

晚清外债用途分类(单位:万两)

外债用途举债笔数举债数额所占比例(%)
赔款借款67938861
各种实业借款853745629
海塞防与抵御外侮借款2379506
行政经费借款5940993
镇压国内起义与革命借款3516951

——许毅 金普森 隆舞华等《清代外侦史论》

(1)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
(2)材料中的信息对我们认识晚清时期经济转型的艰巨性有什么帮助?
2024-03-26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数据表格类(高频非选择题12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海维亚统计,1861年至1866年间,伦敦进行了大约15次包含从北京掠夺物品的拍卖。据估计,流失在海内外的圆明园文物约100万件。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3万多件中国文物,包括书画、古籍、玉器、瓷器、青铜器、雕刻品等,其中直接从圆明园掠夺的文物就达2万多件。

[资料二]


   清朝末年,唐朝韩斡名作《照夜白图》从清宫流散出来,藏于民间。20世纪30年代,民国收藏家张伯驹风闻清宗室后裔溥伟欲售此画,在回忆录中写道:“余在上海闻溥伟所藏韩斡《照夜白图》卷,为沪叶某买去。时宋哲元主政北京,余急函声述此卷文献价值之重要,请其查询,勿任出境。比接复函,已为叶某携走,转售英国。”《照夜白图》流传沪上后被卖给英人戴维德,流失海外。几经周折之后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至今。

——据郑欣森《清宫文物散佚与征集》等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就“近代中国文物散失海外的历史”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25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时间古代统治者思想言论
清朝乾隆: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以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购买中国书籍。

材料二

时间中国近代外交政策
1858年清政府将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设在上海(也叫南洋通商大臣);在天津新设“办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后来由直隶总督兼任(也叫北洋通商大臣)。
1861年奕䜣《统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京师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专责成也。查各国事件,向有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
1865年赫德给总理衙门写《局外旁观论》:“派委大臣驻扎外国,与中国有大益处。在京所住之大臣,若请办有理之事,中国自应办。若请办无理之事,中国若无驻其本国,难以不照办”。
1876年12月1日晚,郭嵩焘等30余人从上海港冒雨登舟,赴英。郭嵩焘最先提出理性外交,最早倡议设立驻外领事馆,并担任近代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

材料三: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随着国际法传入中国,迫于外交形势的压力,中国人开始接受并运用其核心内容——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安树彬《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以前统治者对于外夷来华持什么态度?
(2)材料二中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外交体制的前后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与周边国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即“宗藩”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对外交涉事宜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

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构造了近代外交机构的雏形。

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郭嵩焘就任驻英国大使,迈出了创建使领制度和近代中国向外遣使的第一步。

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民国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据《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转型》整理

材料二   1949年至1999年世界各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统计示意图


材料三   1958年,戴高乐着力调整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到中国,代表他同中国商谈两国关系。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七十年代外交成绩突出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法建交的意义。
2019-04-05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