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4 道试题
1 . 19世纪70年代后,德、俄、法、英、美等国航运公司纷纷开辟或增辟通行中国的航线。其中英国的葛连轮船公司,曾一度以十五艘远洋轮船投入中国茶叶及其他土产的贸易运输。这些航线的开(增)辟(     
A.开启了中国航运业的近代化B.加速了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
C.提高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能刀D.使中国内河航运权开始丧失
2022-11-05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到19世纪60年代初,条约制度的潜在力量日趋明显∶外国人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汇兑;外国的土地出租者在贸易中心(如正在成长为中国主要城市的天津、汉口及广州、上海等地)占有不动产;……条约税则严格限制中国课加外国贸易的税额,……这些因素把中国贸易更加彻底地纳入世界市场,并受到世界市场变化波动的影响。在中国的外国人有人身与财产的治外法权的保护,所以在1860年以后,他们作为清帝国的多种族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而能够维持并扩大其作用。其结果与其说是用殖民地方式对中国进行剥削(它着重对原材料和利润的榨取以及为西方官员提供职位),毋宁说是有特权的外国人参与了使中国人生活西方化的尝试。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据材料,指出中“条约制度”的含义。
(2)据材料,概述作者对条约制度所持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3 . 研究表明,中国市场的价格独立性在19世纪70年代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上海至伦敦电报线路的接通而丧失。这反映出(     
①中国进出口市场受到世界市场的控制②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③中国民族经济崛起参与欧美市场竞争④便捷的交通通讯推动经济实现全球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沃尔斯利在《1860年对华战争纪实》中写道:“我们……第一次进入这片园林时,它使我想起了神话故事里的魔幻王国。10月19日,我们离开圆明园,留下了一片废墟。”材料中的“我们”是(  )
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美国C.美国和俄国D.英国和日本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的“沉沦”与“上升”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沉沦”,直到北洋军阀时期,“深渊”到了“谷底”,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这个时候面临的主要是“沉沦”。虽然,这时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上升”因素,但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北洋军阀往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逐渐走出“谷底”。此时,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虽然“沉沦”的因素仍然存在,但社会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的主流因素,历史发展呈现出“上升”态势。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国近代史“沉沦”与“上升”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时段,围绕“沉沦”与“上升”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需涵盖“沉沦”与“上升”两种态势,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6 . 清代“外洋”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纳入行政管辖的海洋区域,另种是指外国。 下表所示是《清实录》中“外洋”一词的统计情况(单位:次数)。据此可知,清政府(     
A.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外交政策趋于稳定D.逐渐融入国际外交体系
2022-11-03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
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
2022-10-3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点06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8 . 1861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置总理衙门,同一时期在上海、天津两地设有南、北洋通商大臣,与总理衙门同级,互不统属,亦负责办理外交事务。除此之外,清政府还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外交权限。这(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推动了清末统一外交机构的设立
C.反映地方官员干预外交事务D.表明清政府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皇帝在位
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被拒绝。
经过(1)____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2)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____》。
(3)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
(4)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
结果(1)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2)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
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2-10-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1862年,军机大臣文祥向蒲安臣提出,希望他向中国政府推荐一种西方国家公认的国际法著作。蒲安臣向他推荐了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部分内容。文祥指派多大进行修订后,由总理衙门以清政府名义刊印,通商口岸官员各给一部。该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朝廷实施变法的推动B.清朝外务部的正式设立
C.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D.列强瓜分中国局面形成
2022-10-21更新 | 68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