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5 道试题
1 . 据陈代卿《庚申畿辅纪变略》对咸丰帝出逃之事的记述:“旬日之间,所见所闻,可愕可笑者,不知凡几,真奇变也。”另据赘漫野叟《庚申夷氛纪略》记述:“予昔见浙东之兵,未尝与夷人战,风闻辄逃,心痛恨之。不料此种情形,复见于今日。若论误国之罪,今更胜于昔也。可哀哉!可恨哉!”这反映出二者(     
A.斗争精神的高涨B.媚外观念的凸显
C.自强思想的萌发D.忧患意识的增强
2 . 如表为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格。这反映出(     
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615211
18646331
18735813117

A.税务部门工作日趋复杂繁重B.中国的海关税务日益近代化
C.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D.西方列强在华竞争日趋激烈
2022-11-19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小额尔金(1811—1863)是近代英国恶名昭著的侵略头目,在某次侵略中国的行动前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中国人如此不恭,我决定断绝和谈,立即向北京进军,不再以和平的方式,而是以战争的方式。”这次“行动”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发掘,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据记载,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个,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摘编自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材料二 明代对外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朝贡贸易,只准两国之间官方相互进行贸易,私人船只不准往来。明代对朝贡国家、路线、港门、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明朝对朝贡国家予以官方证明。对外贸易“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摘编自马珺《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宋代、明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11-15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至今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规律: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政治革命,促进了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了新的思想启蒙。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便与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直接结果,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启蒙思想家以非凡的胆略向世人揭示了中国社会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凡有血性的中国人应当奋发图强,创建“千古未有之奇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中国社会的命运。此后,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等思想家都相继发出改革社会的强烈呼声。他们要求清政府顺应形势发展的趋势,深化改革,加快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结构的转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陈琛《探究中西方思想启蒙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这表明英法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   
A.控制清政府内政B.扩大在华利益
C.扶植侵华代理人D.扭转贸易逆差
2022-11-09更新 | 347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讲)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______________市场,英法以__________遭到拒绝为由,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_________后,进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_条约》。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_______国抢占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是近代以来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022-11-0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讲)
8 . 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和台湾,强制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际争端通过谈判来彻底解决B.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
C.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D.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
2022-11-0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两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鸦片贸易____的目的。
②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他们要求____。清政府以《南京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
③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2)《天津条约》的签订
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____、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②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____,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
(3)《北京条约》的签订
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____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②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____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③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____》,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2022-11-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中国演变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____、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____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2-11-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