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2年5月,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在上海召开。国营企业与合作社遵循“对热门畅销货,不应抢先购买,对滞销货,应带头购进”的原则,将豆类、山货类、药材类等近百种产品的经营权,全部留给私营商户经营贩卖。这一举措(     
A.标志着公私合营政策的实行B.适应了一五计划的需要
C.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D.优化了国家的产业结构
2024-05-15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9 中国现代史-【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年画与时代发展

材料一   年画作为民俗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通过点、线、面、色等的巧妙组合,反映了民众的文化心理、审美观。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民众的审美情趣以红为美,以大为美,以对称为美,以规范为美,这都充分体现于年画艺术特色上。在农村,吉祥的含义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祝愿、期望、赞赏和歌颂的多种意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幅年画

依据材料和所学,以“时代发展与女性形象变化”的某一侧面,拟定一个主题,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建立国营商业机构,发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贸易。同时,鼓励私营进出口商通过联营等方式组织起来,增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至1951年,各口岸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中,私营出口约占64.8%。这些做法(     
A.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利用外资增强市场活力
C.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作用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2024-05-14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49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该指示突出强调了要区别对待官僚经济机构和政治机构。对于政治机构不能加以利用,必须建立新的机构;对于经济机构总的原则是“原封不动”,实行“原职、原薪、原制度”的政策,先实行监督生产,然后通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造其生产关系。这一指示(     
A.着眼于物价的根本稳定B.与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相适应
C.迎合了三大改造的需要D.蕴含党对国家建设的理性思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50年3月开始,全国各县市都建立国库,所有税款都要逐日入库,不能延期和挪用。国有企业的税收和折旧金、利润也须按时上缴国库。在支出方面,全国统一了编制和供给标准。上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结束物价十多年暴涨的局面B.为经济恢复奠定了重要基础
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D.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山东某县志记载,1949年该县私营商户有208家,到1951年底全县有证个体商户已达3334户。该县私营商户的增加(       
A.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B.反映出经济建设中有冒进势头
C.有利于该县国民经济的恢复D.说明中共八大的方针得到贯彻
2024-04-08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为1952年10月发行的《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第二组,分别为“淮河水闸”“成渝铁路”“石油工业”“国营农场”。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D.三大改造初步完成
2024-03-26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5 中国现代史-【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人民画报》1952年1月的新年宣传画《向苏联专家学习》,该图(       

A.展现出典型浪漫主义风格B.表明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C.突出中苏友好的政治主题D.说明苏联模式全面推广
2024-03-22更新 | 15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2年至1953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制定了“中国通史陈列”的新原则,即“把主要力量放在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上”,增加以汉画像石等为载体的牛耕图和收获图,减少展示文化艺术或宫廷生活的陈列品。这一举措(     
A.体现出文化建设坚持为民服务B.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印证了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折射出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割裂
2024·浙江·二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民族在长期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观念。《史记》运用先秦以来的典籍资料,广泛搜集各地传说,梳理、创建了一个支系庞大而主线清晰的族谱体系。在该体系中,传说中的黄帝是夷夏各族共同的始祖。

至明代,云南哈尼族传说认为先祖躲入葫芦中逃脱大洪水后生下五子,分别成为哈尼、彝、汉、傣和瑶族的祖先。南甸土司自其十六世祖开始有“呈祥”“守忠”“定国”等汉化名字出现。云南乡式名额也由洪熙元年(1425)的10名,增至万历末期的47名。沐英镇滇十年,“练兵劝农,兴学化俗”“民知草长养老而兴其孝弟矣”。

——《明代云南地区的民族融合》

材料二     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渠道动员海外人士回国参加建设。青年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他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动员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他说:“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回到祖国去,成为当时广大留美中国学生的追求和选择!1950年4月,朱光亚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怀抱。他把毕生所学献给了祖国,为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朱光亚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名列“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榜首。

——《朱光亚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记》中民族观念的核心内涵,并归纳明代云南少数民族认同汉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朱光亚为代表的海外赤子毅然回国参加建设的缘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024-03-18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