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8 道试题
1 .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四与图五指出在过渡时期,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重大变化?两次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是什么。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所说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推行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2016-11-18更新 | 4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中央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转变为国营企业B.合理调整工商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D.全行业公私合营
3 . 下列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运动 ③镇压反革命运动 ④“三反”“五反运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6-11-1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建国后初期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是在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016-11-18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法资本家恶意哄抬物价,为了平抑物价,新中国进行了
A.没收官僚资本B.合理调整工商业C.“五反”运动D.“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6 . 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国民经济的恢复
③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 . 1949一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农民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一个体小农经济一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一初级社一高级社
2016-11-18更新 | 6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度居高不下,其原因是( )
A.大跃进推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B.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得到广泛认可
C.和平与经济发展使生存环境日益改善D.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小农生产方式
2016-11-18更新 | 74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0年山东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