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上海逐步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也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官僚看到外国银行的活跃情况,逐步认识到,中国原有的旧式金融机构已不能适应,有自办银行的必要。盛宣怀曾说:“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毋任外人银行,专我大利。中国银行既立……仿借国债,可代洋债,不受重息之挟制。”于是,盛宣怀筹办的第一个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经清政府批准,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

——摘编自许涤新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949年5月28日,即上海解放后的第二天,人民币与银元的兑换比价为600:1,而到了6月8日,这个数字竟变成了2000:1……由于老百姓吃够了解放前通货膨胀的苦,人们往往不借血本盲目地将人民币脱手……打击金融投机的行动,不仅震动了上海,也影响到江浙两省甚至波及全国。第二天,银元“袁大头”从2000元猛跌至1200元,大米跌价一成左右。此次行动,使上海金银元、外币非法交易活动得到有效的控制,人民币走势开始趋于坚挺,并开始在金融市场上站稳脚跟。

——苗生《解放初上海的银币之战》

材料三   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至今,长期以来全球金融秩序一直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进步,其要求提高在全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的呼声也日渐升高。2015年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落户上海,一方面将有力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我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金砖开发银行的设立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开展。

——摘编自周道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盛宣怀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自办银行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后半期上海金融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洋务派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金融角度指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老百姓吃够了解放前通货膨胀的苦"的原因,并简述人民政府"打击金融投机的行动"的成效。
(3)根据材料三,指出“金砖国家”成立新开发银行的目的。结合所学,概述21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具体史实。
2023-04-13更新 | 402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石

年份19371938193819401941194219431944
粮食产量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21817
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

——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的现象,这种粮食紧缺的态势一直延续到1953年上半年。同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20世纪5070年代,农民种粮靠计划、粮源靠统购、消费靠统销、余缺靠调拨、供应凭票证,国家力争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摘编自毛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财政政策的演进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三     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但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1989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颁布,对种子选育和审定、种子生产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到1994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32%。目前,相比于国外,我国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仍然不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及育种水平是当下农业科研最主要的任务。

     ——摘编自徐豪《种子安全,才有粮食安全》等


(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国家粮食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确保粮食安全做法的认识。
3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7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浙江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怎样才能使中国劳动人民从穷困、痛苦和被侮辱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过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呢?这就必须做好两件最基本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件事已基本完成……第二件事,就是利用已建立并且巩固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主要的工具……发展人民的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

——1950年刘少奇《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   八十年代无论对于国际国内,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全世界都估计到,八十年代是个危险的年代,开端就不好,发生了阿富汗事件,还有伊朗问题,更不用说早一点的越南问题、中东问题。这样的问题以后还会很多。总之,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始终是作为一项严重的任务摆到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日程上面就是了;第二件事,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

——1980年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两件最基本事情”所做的内政方面的努力。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邓小平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理论突破,分析这一突破对改革开放初期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2021-08-26更新 | 34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在1931、1942、1950、1953年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结合历史背景可知,1950年的土地政策是
A.依靠贫雇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保障农民及地主的地权、财权、政权
C.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把……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