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苏(俄)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部分思考题

1假如你是1920年的苏俄农民,你会遇到怎样的生活状况?
21921年前后苏(俄)联石油出口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3请从多角度分析漫画《斯大林工厂》的内涵。
4玉米运动为何以失败告终?
5勃列日涅夫的经济体制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比较国家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种模式。

参考上述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视角,设计一组思考题。(要求:设计4个思考题;思考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性;体现深度思考与创新性。)
2022-01-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含嘉仓(下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国家粮仓,位于洛阳市老城北,始建于605年,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客,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来,最深的达12米。2014年含嘉仓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   概括来说,宋朝粮食仓储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军粮、官体仓,二是各荒仓。前者包括州县仓、转般仓、京师仓、大军仓等:后者包括常平仓、义仓、广惠仓、惠民仓、丰储仓等全国性备荒仓和社仓、平籴仓、平粜仓等地方性备荒仓。宋朝国家通过仓储干预粮食市场最典型的措施是继承和发展前代的常平之法,在全国设常平仓,由政府进行粮食储备,“遇费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余”。照丰时期推行青苗法,把常平旧法的市场购销方式改为贷款于农的借贷预购方式,同时也保留了“贱余贵巢”的职能。这是一种比常平旧法更为积极的储备调节措施。

——均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广西四大城市(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大米批发交易量统计

时间195019511952
交易总量(斤)48221800152695200139719700
售出量占总交易量比例(%)国营12.550.170.2
公营0.81.82.5
私营86.748.127.3
购入量占总交易量比例(%)国营13.412.611
公营3.63.224.1
私营8384.264.9

——王春英、张艳梅《向社会主义过渡:建国初期的粮食市场与国家调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含嘉仓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来代粮食仓储体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只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内容进行合理解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财政经济极为困难。旧社会留下的畸形发展的投机资本在新解放城市继续兴风作浪,加剧物价上涨。“银元之战”确保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后,针对投机资本家大量囤积粮、棉、煤等再次掀起物价风潮,人民政府在全国集中调用相关物资,在涨价最猛的1125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统一敞开抛售,物价迅速下跌。同时收紧银根,投机商因资金周转失灵而纷纷破产。国营经济取得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19503月,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当年全国财政收支已接近平衡。同时随着整顿税收、推销公债等措施的实行,全国物价进一步回落并趋于平稳。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材料二   国民党政府曾利用官僚资本垄断国家的经济。这种官僚资本不但奴役人民而且也窒息私营经济的发展,应该将它没收。现在整个工业中有一半是属于私人经营的,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对于私人资本采取限制政策,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企业要鼓励它经营,对有害的则要禁止。

——摘自周恩来《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1949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之初稳定物价措施的特点及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建国之初对于资本的经济政策。
2023-12-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中粮(COFCO)集团有限公司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粮集团大事记

1952年“中粮”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中国食品出口公司成立,主要发展农粮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此后长期隶属于对外贸易部管理。
1965年公司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粮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粮油食品进出口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在国内有40多家分公司。
1979年可口可乐在阔别中国30年后,由中粮以寄售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并通过发展成为畅销饮品。
1988年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同总公司脱钩,中粮开始由营管型公司向经营型公司转型,由单一的外贸代理公司向实业化企业转型。
1998年中粮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中粮斥资亿元收购法国波尔多地区的雷沃堡酒庄;完成对澳大利亚第四大糖厂Tully的并购。

——据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志》(1949-1998;1999—2019)等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粮集团的发展“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2024-02-27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前期实行奏销制度,规定地方每年都须将财政收支情况呈报户部,接受严格的审查。但咸丰时期(18511861年),广东军需用款仅1852年奏报过一次,面对户部严催,一直敷衍,其他省份也多如此。咸丰之前,清廷财政收入以田赋为主,1851年后其收入大减。但自1853年起,海关的征收额却直线上升,同年创办、由地方督抚掌握的商税——厘金也迅速推广。同治时(18621874年),收入均超过田赋。清前期财政支出的主体是兵饷、河工和官员的廉俸,咸、同时期,勇饷、兵饷、洋务经费和赔款则成为了主要开支。面对新形势,清廷的财政指导思想实际上从宣扬“永不加赋”“节财之流”转为肯定“量出为入”。

——据倪玉平《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打击投机资本,赢得了全国物价的趋向稳定。但由于财政存在赤字,人民币发行过多,因此物价随时还有再度发生波动的可能。1950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全国财经会议,决定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把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全国物资调动统一归中央贸易部掌握,现金调动统一于中国人民银行。3月,政务院发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干部本着部分服从全体、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做好这项工作。1950年一、二季度国家财政赤字曾占支出总数的43%和40%,三、四季度即下降到9.8%和6.4%,财政收支当年已接近平衡。

——据林蕴晖等《凯歌行进的时期》

材料三   19497月,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原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部和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意从东北调回曾主持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财经办事处的陈云,由其主持中财委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中财委在陈云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两项重大任务:一是平抑金融物价;二是统一全国财经工作。1950年,经中央同意,各大区、各省、直辖市书记均兼任各该区、省、市财经委员会主任,使得统一财经工作进展顺利。

——据薄一波《陈云的业绩与风范长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咸、同时期财政转型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财经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财经的历史经验。
2023-07-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月,一些华洋杂货批发商囤积钟牌414毛巾,零售价在10天内售涨84%,严重影响了国内民众的生活。为扭转困局,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取缔投机活动。19504月,中国百货公司成立,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国营百货零售商店48个,门市部87个;同时各级政府更是号召每一个县都要成立一家百货商店。至1956年,我国公私合营的百货商店已达到2803家,由此,国营商业掌握了大量货源,使军需和民用的物质需求有所保障。

材料二   1992年起、各大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等各种新业态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它们大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并迅速扩张,逐步蚕食百货商店在中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1998年,286家大型商场总体实现利润22.25亿元,同比往年下降16.93%,1999年,百货商店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239家商场有149家利润至现负增长,其中72家亏损近三成。2001年后,我国逐步消除壁垒、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于一直萎靡不振的中国百货业来说,也是一剂“治病猛药”,通过与外资企业合资、并购、竞争,中国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转型的进程被大大缩短,它们利用已有的优势,利润得到稳步提升。

——以上均摘编自马军《我国百货商店发展历程及展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营百货商店建立和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公司转型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投机势力,而且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到19504月,全国财政收支果然出现了接近平衡的新局面。长期以来民众深恶痛绝、国民党政府一筹莫展的恶性通货膨胀的状况,终于根本改变。 “如设19503月的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当年12月下降为85195112月为92.4195212月为92.6。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形势险恶的市场物价完全稳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次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短暂的私有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进行的制度改革逐步确立并推广,适应了当时最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极大地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杜志雄《70年中国粮食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80年代,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国民党爱国将领马鸿宾所率81军,多次打退日军在绥西的进犯,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马鸿宾在军兵训练班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汉团结成为英勇的宁夏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有力保证。

——周靖程《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材料三

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
干部数量798610326118681569316261
干部逐年增长率
120.3%148.6%196.5%203.6%
少数民族干部数量6271091229423542407
少数民族干部增长率7.9%10.6%19.3%15%15.8%

——王巍《中共少数民族干部问题研究——以建国前后宁夏为例》

材料四   19965月,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在22年间,十批干部援宁。据统计,目前仅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就已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97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4321人。借助阑宁协作的巨大推力,不少福建企业进驻到宁夏闽宁镇,不仅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更带动了当地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等几大产业。22年间福建省参与对口帮扶的市县区不断创新帮扶举措,先后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6.2亿元,帮助宁夏盐池、海原、彭阳等十个对口帮扶县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培育壮大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22年闽宁协作改变了啥》2018年7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长城的修筑特点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军民积极参加抗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蕴含的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援助宁夏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国家倡导东西部对口帮扶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的人民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风气治理运动,扫除“黄毒赌”、破除封建迷信和陋习等。党和人民政府还坚决反对落后的价值观念,努力构建以牺牲、奉献、奋斗精神为内核的革命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的新社会。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治理,党中央提出了将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的号召,充分发挥群众在治理中的作用。同时还面向普通民众推出了大量宣传革命价值观的精神文化产品。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勤俭节约、劳动光荣等观念成为社会新时尚。

——摘编自何云峰《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社会治理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社会风气治理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进行社会风气治理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气治理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0628日,中共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逐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标志着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土地改革给予了肯定和保护。700 万少数民族地区暂不开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3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决议》,1956630日,全国人大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第二条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 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到1956年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形成。

材料三     1958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对人民公社的管理体现进一步细化,“人民公社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可为公社管理委员会、管理区(或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生产队是组织劳动的基本单位”。1983年,中央下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完整地提出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全国近99%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此,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产权模式初步形成。

——以上材料均引自《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轨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50年中共中央土地改革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材料二中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主要不同。
2021-09-0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09中国现代经济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