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米棉之战”

1949 年人民政府接管城市以后,面临着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的局面。10 月,上海投机资本家趁政府收购粮棉之机,大量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联合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投机商,统一行动。在他们的哄抬下,全国物价三日一小涨,五日一大涨,上海米、纱、煤油、火柴价格持续暴涨。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也对上海进行封锁,并断言共产党有本领打天下,但没有本领治天下,有本领指挥打仗,但没有本领管理经济。

面对这一局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集中调运粮食、棉纱等主要物资,由中央财经委员会集中掌握。在涨价最猛的11月25日,上海、天津、北京、沈阳、武汉、西安、广州、南京 8个主要城市统一敞开抛售,上海的国营花纱布公司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吞吐,物价迅速下跌;同时催征税收,进一步收紧银根,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纷纷破产。在掌握足够的周转粮之后,中财委又部署于 1950年春节后的正月初五,在上海敞开销售大米2亿多斤,国营粮店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粮价连续数日下跌,使期待暴利的投机商不得不将囤积的大米全部蚀本吐出。经此“战役”,不法投机资本从此一蹶不振。

——据许毅 李正华《陈云领导的上海“米棉之战”》等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米棉之战,称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结合材料评述“米棉之战”。
7日内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国民党爱国将领马鸿宾所率81军,多次打退日军在绥西的进犯,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马鸿宾在军兵训练班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汉团结成为英勇的宁夏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有力保证。

——周靖程《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材料三

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
干部数量798610326118681569316261
干部逐年增长率
120.3%148.6%196.5%203.6%
少数民族干部数量6271091229423542407
少数民族干部增长率7.9%10.6%19.3%15%15.8%

——王巍《中共少数民族干部问题研究——以建国前后宁夏为例》

材料四   19965月,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在22年间,十批干部援宁。据统计,目前仅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就已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97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4321人。借助阑宁协作的巨大推力,不少福建企业进驻到宁夏闽宁镇,不仅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更带动了当地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等几大产业。22年间福建省参与对口帮扶的市县区不断创新帮扶举措,先后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6.2亿元,帮助宁夏盐池、海原、彭阳等十个对口帮扶县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培育壮大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22年闽宁协作改变了啥》2018年7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长城的修筑特点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军民积极参加抗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蕴含的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援助宁夏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国家倡导东西部对口帮扶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4-04-23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时代新风尚

1950925日至10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共有464人荣获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其中很多人在根据地、解放区就已经是战绩卓著、名声远播的先进典型。1951117日,齐齐哈尔机床厂马恒昌小组提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紧接着,东北各国营公营厂矿又提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受到各地工人的积极响应,一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调动集体力量,把高度的劳动热情与钻研技术精神相结合,把工作经验和办法变成为经常性的制度,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为特点和内容的群众性劳动竞赛,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并持续多年。1956年,全国开展了先进生产者运动,“超额和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指标”成为最流行、最鲜明的口号。各地区、各行业逐级开展劳模评选表彰活动。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劳动光荣、爱厂如家、埋头苦干、大搞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发扬集体主义,成了全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观。正因如此,新中国前七年以英模辈出、团结奋斗、众志成城而彪炳史册。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新风尚”的历史价值作出合理的解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山东德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1年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的丰产,黄泛区形成于1938年河南中牟县黄河的决口。国营黄泛区农场建立于1950年秋天,全场土地分布在河南西华县南部和扶沟县西北部。那里气候良好,土壤大部分是黄河淤积土,地势平坦集中。在1951年麦收时,农场组织了麦收指挥部,拟订了详细的麦收计划,全场各单位,直到生产小组,都按照统一的计划来制订计划和工作进度,做好拖拉机和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的检修、运输工具的配备和康拜因试割等准备工作。在1951年的麦收、夏耕和秋种中,全场职工展开爱国主义丰产竞赛运动,如屡夺红旗的孙海山康拜因小组利用六号拖拉机康拜因收麦,创造了二十四小时收割小麦79050斤的新纪录。

8450亩土地上,农场每亩平均达到209斤的高额产量。比较河南全省总平均产量高出一倍,比较附近农民亩产量高出百分之四十。农场的丰产成绩,使附近的农民开始看到中国农业的美好远景。他们纷纷组织起来,学习采用农场的农业科学技术。

——据李春桂柳培良《国营黄泛区农场创造了小麦的大面积高额产量》,《人民日报》,1952228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1951年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丰产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当时《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新闻的意图加以解读。
2024-03-29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危机的刺激让国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教育制度,劳动教育与民族存亡的关系逐渐被发掘认识。1906年,学部正式将“尚公、尚武、尚实”作为教育宗旨,“尚实"就包含了劳动教育的雏形。后来黄炎培开创的职业教育、晏阳初践行的平民教育等均为我国劳动教育地位的提升作出了贡献。由于社会性质的局限,民国时期劳动教育逐渐演变为劳工教育,出现社会团体、教育机构、企业、工会等共同参与劳工教育的情况,如荣氏企业以“学校工厂化是精神原则之所在”为理念实施劳工教育,劳工“进厂先教识字,落工习副业,非实习不能派事”。

——摘编自李忠《近代中国劳工教育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急需培养国家建设新人和劳动者,劳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据统计,以“劳动教育”为篇名的期刊论文最早发表于1953年,之后的两年间就达到177篇。当时的劳动教育既承担着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同时还是改造政治思想的手段,这就决定了接受劳动教育的不仅仅是各行各业的基层劳动者,还包括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各工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的高级知识分子等。当然还包括数量庞大的大中小学生,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大中小学校都积极探索适应新社会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形态。

——摘编自张鹏飞《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劳动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劳动教育不同于近代劳动教育之处。
2024-03-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7月,《新中国妇女》创刊并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团结起来,参加生产和政治运动,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发刊号刊登《怎样做一个新社会的新妇女》一文,旗帜鲜明地提出妇女若想承认男女在政治、经济、教育上完全平等的权利,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指出了女性努力的途径有四点:第一,要建立革命的人生观;第二,要有劳动观点;第三,要有群众观点;第四,要有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作风。1950年4月《新中国妇女》的封面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女儿——赵桂兰”;1950年8月,由江平创作的连环画《党的好女儿赵桂兰》在《人民日报》上连载。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会上涌现出一批新中国妇女典型。此时的美术界正逢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美术运动——新年画运动的高潮,群英会上的女性英模为艺术家表现理想的新妇女形象提供了现实依据。

新年画《女拖拉机手》(1951年,丁鱼作)

——摘编自杨简茹《1950年代初新中国新妇女视觉形象建构的三重面向》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妇女形象塑造的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新妇女形象塑造的原因。
2024-03-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七)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化三改”、三线建设等阶段,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材料二:从工业化建设第一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中可以发现:(1)我国依据当时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变化,实施“一化三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我国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既发展沿海工业,也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发展,工业化建设注重平衡工业布局。(3)我国重视工业发展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现代化摆在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首位,工业化建设注重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摘编自徐坤《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材料三: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于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化三改”实施的有利条件及其所确立的经济制度。
(2)从史料证据关联历史结论的视角,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所说“伟大成就”之间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彰显的“中国智慧”。
2024-03-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粮(COFCO)集团有限公司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粮集团大事记

1952年“中粮”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中国食品出口公司成立,主要发展农粮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此后长期隶属于对外贸易部管理。
1965年公司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粮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粮油食品进出口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在国内有40多家分公司。
1979年可口可乐在阔别中国30年后,由中粮以寄售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并通过发展成为畅销饮品。
1988年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同总公司脱钩,中粮开始由营管型公司向经营型公司转型,由单一的外贸代理公司向实业化企业转型。
1998年中粮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中粮斥资亿元收购法国波尔多地区的雷沃堡酒庄;完成对澳大利亚第四大糖厂Tully的并购。

——据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志》(1949-1998;1999—2019)等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粮集团的发展“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2024-03-06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短时间里全国建立起数量庞大的放映队,每个放映队要配备1台移动放映机、1台发电机、1套扩大装置、1个自耦变压器、3个收束银幕、1个均衡电阻、30600米片盘、10个左右120米片盘、10个片箱。他们携带影片进入工矿、农村地区,让电影真正深入到基层。

1950—1957年18个省市区平均每十万人拥有的放映单位数量

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山西内蒙古浙江山东江西
19501.61.61.00.60.20.30.1____0.1
19524.92.31.51.10.50.40.30.20.4
19577.02.62.93.22.52.71.11.015
____福建湖南河南广西甘肃青海贵州四川新疆
19500.20.10.00.10.10.10.00.11.4
19520.30.20.20.20.20.90.10.31.6
19571.30.90.81.21.96.01.01.45.8

——据徐鹤涛《电影如何下乡——新中国放映队体系的建立》

材料二   19513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批影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

——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放映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影下基层工作发挥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