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化三改”、三线建设等阶段,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材料二:从工业化建设第一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中可以发现:(1)我国依据当时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变化,实施“一化三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我国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既发展沿海工业,也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发展,工业化建设注重平衡工业布局。(3)我国重视工业发展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现代化摆在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首位,工业化建设注重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摘编自徐坤《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材料三: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于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化三改”实施的有利条件及其所确立的经济制度。
(2)从史料证据关联历史结论的视角,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所说“伟大成就”之间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彰显的“中国智慧”。
2024-03-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国内公债筹募概况(节选)

公债名称时间与用途筹募额定数实际额度具体承销情况
西征借款1878年西征善后及新疆建设350万两认购150万两成立乾泰公司借款
昭信股票1898年战争赔款1亿两认购2000万两户部通过银行、钱庄筹款
湖南公债1910年地方财政120万两转外债外资银行承销
爱国公债1911年镇压辛亥革命3000万元不足1200万元资政院委托大清银行办理,实为向亲贵及官员摊派

——摘编自刘杰《辛亥鼎革与财政举债:晚清民初“爱国公债”的发行与偿还》

材料二   1949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来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1亿分,华东区分担45%,上海市分担华东区的66.6%。上海市组建了公债推销委员会,深入宣传,“购买公债不但还本,而且付息……是争取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解放日报》为公债开设了答疑专栏。工商界巨擘带头认购,群团组织还推动了公债认购竞赛,最终圆满完成目标。

——摘编自孔祥成、牛茹琪《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公债发行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圆满成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孟泰(1898-1967),全国劳动模范。孟泰祖上数辈为地主扛活,1926年,孟泰来到鞍山,被迫进了日本人开办的鞍钢,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抗战胜利后,眼看国民党恢复鞍钢无望,孟泰毅然离开工厂。1948年人民政权接管鞍钢后,孟泰回到鞍钢,和工人们一起顶着严寒向后方抢运器材。1949年春天,中共中央发出“迅速在鞍钢恢复生产”的号召。面对修复高炉所需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现状,孟泰自愿回收和修复废旧器材,最终建成“孟泰仓库”,使鞍钢于1950年成功自主修复高炉。在中苏关系恶化后,他组织技协积极分子先后解决了十几个技术难题,自制成功大型轧辊,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孟泰两次不顾生死抢修即将爆炸的高炉,为国家挽回了重大损失,先后8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孟泰精神”传遍神州大地。

——据王越《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老英雄”孟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泰在1948年前后工作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泰精神”的内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捐班”。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出口货值常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进口贸易亦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在进口洋货中,70%由上海转销内地。内地运来的土货,大部分也是转销外洋的。与此同时,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20世纪以后,大量工厂生产的国货开始分销内地。据统计,近代上海商业计有204个行业,23个大类,还有面粉、纱布、证券、杂粮油饼等交易所。就是同一行业内部,也有分类。上海的各种商店经营各地土产,“统办全球货物”,永安百货力争做到“凡是名牌产品,只有顾客叫得出,在公司里几乎都可以买得到”。

——摘编自陈立仪、潘君祥《试论上海近代商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材料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禁运。1950年8月,周恩来指出,“对外贸易要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的出口和进口,要减少对美贸易,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执行良好,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对苏贸易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占比也由1950年的29.8%上升至1955年的57%。由于中苏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稳步提升,在建国初的十年间扩大了3倍以上。

——摘编自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大商人资本的投资流向,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投资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上海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上海商业的繁荣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浙江·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共和国晚期,庞培最终占领并摧毁海盗的所有要塞,在三个月内基本平定地中海地区的海盗,之后20多年内海盗没有大规模进行海上劫掠。庞培非常重视撒丁行省的粮食供应,奖励撒丁岛托运人公民权。罗马城的粮食供应依赖海港,将来自地中海的物资转运到台伯河的码头。港口设施为粮船停靠、粮食的卸载、储存提供了便利。为此,罗马修建和改建了普特奥利港和奥斯提亚港。

——王茹《共和国晚期罗马城粮食短缺及解决措施研究》

材料二:19501953年,我国出口的大宗产品均为初级产品,1950年、1951年和1952年粮油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0.4%43.4%47.3%;土产畜产分别占了32.8%23.6%25.8%1950年粮油食品出口额为2.79亿美元,1952年达到389亿美元。当时需要进口的物资较多,但可供出口的产品并不多,粮食首当其中担当了大任。1953年出口的粮食中,出口苏联大豆20亿斤,主要用于换回机械设备,出口锡兰5.4亿斤用于换橡胶。大量的粮食等农产品换取了宝贵的外汇。

材料三:1985年我国粮食净出口271万吨,1986年净出口181万吨。但随着粮食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价格政策的调整,粮价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刺激有所减弱。其中,粮食统购加价政策改为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合同定购价格水平有所下降,加上粮食市场价格回落,农民粮食出售价格实际上是降低了。由于经济作物比较收益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种植结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出现下降。1987年粮食回到了净进口的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保障粮食贸易举措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粮油出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粮油出口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因。
2023-12-14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研究(五)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后,面对工农业生产大幅下降、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情况,原各解放区自设银行,自发货币,自设财政,自管收支,自求平衡,带有全国性的财经问题逐渐增多。1950年2月,中财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财经会议。3月3日,《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颁布,规定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统一全国物资调度。所有仓库物资,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调度,公粮除5%~15%作为地方附加外,均由中央统一掌握,合理使用。各地国营贸易机构的业务范围的规定与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责。同时,统一税收,每日结算解缴国库;统一贸易;统一现金收支,现金的调度统一于银行。力争做到财政收支平衡、物资平衡、现金收支平衡。通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上最高年产值增长20%;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比1949年提高70%左右,农民收入平均增长30%左右。毛泽东因此评价这场财经战线上的战役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郭芳《1949年统一财经: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后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展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认为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原因。
2023-12-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列宁颁布的第一部苏维埃宪法废除了私有制,宣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这部宪法中得到保障,选举和罢免是人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还赋予人们出版、集会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摘编自邢晨晓《列宁宪法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53年底,毛泽东一行乘专列离京,前往杭州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为了做好“立国安邦”这件大事,毛泽东和起草小组一头钻进了宪法堆里,阅读、钻研各国宪法。虽然在起草过程中困难重重,反反复复,几易其稿,但毛泽东仍主张坚持实事求是、简单明了。毛泽东说,“除总纲外,其他各章都写得比较简单。文字尽量通俗易懂,便于群众了解和掌握。”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了社论号召开展广泛讨论。一场轰轰烈烈的宪法草案讨论随即遍及全国,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宪法学界编写了30多本小册子,全国各地成立了各种机构来引导宪法草案的讨论,这为人民更好地认识宪法打下了基础。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等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8年苏维埃宪法颁布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说明宪法的起草过程有什么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1950年我国进口的货品额构成图

——摘编自董志凯《应对封锁禁运——新中国历史一幕》

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1997—2007年的进口额前八大产业及其占比(%)


1997年

2000年

2002年

2005年

2007年

1

机械设备制造业(37.6)

机械设备制造业(41.2)

机械设备制造业(48.2)

机械设备制造业(47.9)

机械设备制造业(45.5)

2

化学工业(16.6)

化学工业(13.7)

化学工业(13.3)

化学工业(12.7)

采掘业(13.9)

3

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9.4)

金属产品制造业(10.4)

金属产品制造业(8.4)

采掘业(10.6)

化学工业(12.3)

4

金属产品制造业(9.1)

采掘业(8.1)

采掘业(6.2)

金属产品制造业(7.1)

金属产品制造业(6.6)

5

采掘业(6.0)

其他制造业(6.1)

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5.7)

其他制造业(3.6)

其他制造业(3.7)

6

其他制造业(5.4)

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5.7)

其他制造业(3.3)

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3.4)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

7

食品制造业(3.7)

食品制造业(3.0)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9)

农业(2.9)

农业(3.1)

8

农业(3.1)

农业(2.8)

农业(2.5)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2.3)

食品制造业(2.1)

——摘编自涂远芬《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动及其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年我国进口货品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任意两个信息并进行解读。
2023-12-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财政经济极为困难。旧社会留下的畸形发展的投机资本在新解放城市继续兴风作浪,加剧物价上涨。“银元之战”确保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后,针对投机资本家大量囤积粮、棉、煤等再次掀起物价风潮,人民政府在全国集中调用相关物资,在涨价最猛的1125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统一敞开抛售,物价迅速下跌。同时收紧银根,投机商因资金周转失灵而纷纷破产。国营经济取得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19503月,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当年全国财政收支已接近平衡。同时随着整顿税收、推销公债等措施的实行,全国物价进一步回落并趋于平稳。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材料二   国民党政府曾利用官僚资本垄断国家的经济。这种官僚资本不但奴役人民而且也窒息私营经济的发展,应该将它没收。现在整个工业中有一半是属于私人经营的,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对于私人资本采取限制政策,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企业要鼓励它经营,对有害的则要禁止。

——摘自周恩来《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1949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之初稳定物价措施的特点及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建国之初对于资本的经济政策。
2023-12-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3·重庆·高考真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材料二   19193月共产国际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中国有五四运动的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斯大林的理论分析和形势估计的影响下,192711月党中央扩大会议就搞了盲动主义,号召到处暴动。193578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一般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后来战争打起来,对我们党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1943年,共产国际就解散了。

——根据《周恩来选集》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都表明,中国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中苏两党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争论,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

——摘编自李明斌《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
2023-12-02更新 | 112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