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画·宣传画的书名
斯大林、毛泽东引导我们胜利前进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我们共同反对侵略战争,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
中朝部队前线胜利联欢
西藏人民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
农民阅览室
合作社的庄稼是头一份
农业生产合作社好处多
工人新村

——摘编自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图书馆编:《1952年全国新书目录(七月至十二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年出版的“年画·宣传画”的创作背景。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能收录于该书的“年画·宣传画”,请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要求:作品设计要有史实依据;理由阐述应史论结合)。
2023-11-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金国各地举办的土产品交流会等的统称。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市场活力略显不足,陈云指出:“工商界主要的困难,是商品滞销,由此而引起工厂关门,商店歇业,失业增加”。在吸取1951年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2年,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召开,大会下设土产部与工业品部,华东各省、市及全国各地共4300余人参会。其中,仅上海参加陈列的样品就达1万余种。会议贯彻了“以国营带动私营”的精神,明确了公私兼顾、鼓励私商经营运销的方针,土产部将商品分畅销、行销、滞销三类,分别拟定业务计划并每日对购销计划进行调整;在制定交易价格时使生产者、经营贩运者、消费者均有利可图。工业品部提议将牙刷的骨柄原料由获取困难的牛骨换为合成塑料赛璐珞,既解决了牙刷业原料困难的问题,也为销售困难的赛鹏珞业开拓了新的生产方向。大会还形成了以合作社为桥梁、工业品与农业生产直接结合的交易方式,也便于政府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亚娟、刘辰宇《1952年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筹办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意义。
2023-11-11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3月,中国政务院先后公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明确:“国家财政统一于中央人民政府”,“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

19513月,政务院公布《关于一九五一年度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决定》:地方财政收支,“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就指定的收入及核准的各区预算,划分一部分为大行政区的收支;大行政区根据中央划分之收支,按所属各省(市)具体情况,划分为大行政区级与省(市)的财政收支”。

1954年,中央做了调整:财政支出基本上按照隶属关系,属于中央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支出,列入中央预算;属于地方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支出,列入地方预算;地方财政的年终结余,由各地在下年度安排使用,不再上缴。

1957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地方财政收入分为地方固定收入、企业分成收入和调剂分成收入三种;分成的计算方法和分成比例三年不变;地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收入超过支出,地方可以自行安排使用。

19589月,国务院通过《关于进一步改进财政管理体制和改进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几项规定(草案修改稿)》,决定从1959年起:除少数仍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企业收入和不便于按地区划分的收入,所有其他各种收入,全部作为地方财政收入。除了保证中央各部门直接办理的支出以外,所有其他各种支出,全部作为地方财政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的地方,多余部分上解中央,收入小于支出的地方,不足部分由中央给予补助。地方上年结余和地方自行管理的收支,列入国家预算。

——摘编自刘晓泉、吴森军《新中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发展轨迹,请对中央关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进行原因分析。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50年代央地财政关系探索的基本经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10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朝鲜战局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目前财政严重困难的对策。会议明确提出:1952年财政困难将更加严重,必须要求各地从11月起开展全面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节约,严禁浪费。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现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还在继续进行,我们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因此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这一次会议的中心任务。”

——摘编自贾秀堂《新中国初期如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材料二   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使1951年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节约运动中很多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工人则通过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而增产节约运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把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程度引向高潮。另外,增产节约运动具体到各阶层民众所做工作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民群众的社会担当意识,才能增强社会各个行业民众的爱岗敬业意识。总之,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各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到增产节约的浪潮之中,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旨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支持战争物质需要。

——摘编自逢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的史料探究新中国“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的淮河水灾立即引起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根据毛泽东根治淮河的指示,党和政府开始启动淮河治理工作。10月,周恩来主持制定了《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正式将“蓄泄兼筹”作为新中国治理淮河的指导方针。为了统一治淮工程的领导,中央人民政府筹组治淮委员会,负责规划和领导淮河流域的水利工作。11月,第一期治淮工程正式开始。润河集分水闸是控制整个淮河干流洪水的关键,其所需要的钢铁闸门及机件,由上海140余家工厂制造并在一个半月内赶制完成。治淮工程遍及河南、皖北、苏北的48个县,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在1万人以上。这些工程在当年的抗洪排水中就发挥了一定作用。195111月,治淮第二期工程开工后,河南、安徽、江苏三地政府调集大量民工投入到淮河各处工地。治淮民工普遍开展了劳动竞赛运动,并在竞赛中改进施工方法和提高劳动效率。19527月,治淮工程基本完成。这些工程拦蓄的洪水灌溉了大量农田,使淮河流域连续获得丰收,淮河干支流的航运事业的发展也加强了物资交流。

——摘编自王瑞芳《从点到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淮河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功治理淮河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功治理淮河的意义。
2023-10-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鲁迅艺术文学院在延安成立,学院创办之初,坚持教育与耕作相结合,讲授自然科学的生产技能,以应付生活困难问题。广大师生充分发展了劳动活动的能力,获得知能训练(帮助个体提高智慧能力的训练方法)和经验以创造新生的环境。鲁迅艺术文学院带领学生开荒种地,在自力更生的劳动中逐步展开了教学活动。1940年,鲁艺学员在二十余天的时间里共翻地616.5亩,播种谷子190亩,种黑豆25亩,种洋芋155亩,种玉米、豆角13.2亩,种树690株。在教育与耕作的结合中,广大师生进一步培养了劳动品质,丰富了创作源泉。

——摘编自于欣《延安时期高校劳动教育演变研究——以延安时期四所高校为个案》

材料二   1949年9月,《共同纲领》提出将“五爱”作为我国公民的公德,“热爱劳动”就是其中之一。1950年6月,北京农业大学创办“农耕学习班”,学校中的15位教授、讲师、助教组成工作团到东北垦区指导工作并总结部队生产的经验。1950—1952年,华东区12所高等工业学校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在厂矿企业生产实习中获得很多实际知识,对所学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大连工学院等学校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参加生产实习后有显著进步。1954年暑假,北京市发动16所大学和6所中学,参加苏联展览馆挖湖工程的义务劳动,共挖土约5542立方米,完成全部工程的一半工作量,为国家节省成本高达2100余万元。

——摘编自苏琼《建国初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研究(1949—196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鲁迅艺术文学院劳动教育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与50年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劳动教育对当今时代的意义。
2023-09-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3五育并举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一批中国传统手工业走向没落,如农家棉纺织业、制针等行业,但一些传统工艺的手工业因较少受到外国商品的竞争或者具有民族特色而得到了继续发展。除了传统的制茶业、丝织业以外,在磨坊、酱园、缫丝、轧花、制裘、毛笔、中药加工、木器等行业中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其中某些行业还开始运用机器进行生产。1840年-1894年,大批量的丝、茶从上海、广州、福州等口岸出口,其数量几乎被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操纵。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列强在华特权取消和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从1950年到1955年底,中国与资本主义市场贸易的比重由6.520%下降为0.005%;国营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68.4%上升到99.2%;政府大力组织成套设备和其他重要物资进口,千方百计发展生产扩大出口,1956年实现了贸易盈余0.82亿美元,初步扭转了长期入超的局面。

——摘编自彭波、韩亚品《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相比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
2023-07-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前期实行奏销制度,规定地方每年都须将财政收支情况呈报户部,接受严格的审查。但咸丰时期(18511861年),广东军需用款仅1852年奏报过一次,面对户部严催,一直敷衍,其他省份也多如此。咸丰之前,清廷财政收入以田赋为主,1851年后其收入大减。但自1853年起,海关的征收额却直线上升,同年创办、由地方督抚掌握的商税——厘金也迅速推广。同治时(18621874年),收入均超过田赋。清前期财政支出的主体是兵饷、河工和官员的廉俸,咸、同时期,勇饷、兵饷、洋务经费和赔款则成为了主要开支。面对新形势,清廷的财政指导思想实际上从宣扬“永不加赋”“节财之流”转为肯定“量出为入”。

——据倪玉平《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打击投机资本,赢得了全国物价的趋向稳定。但由于财政存在赤字,人民币发行过多,因此物价随时还有再度发生波动的可能。1950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全国财经会议,决定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把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全国物资调动统一归中央贸易部掌握,现金调动统一于中国人民银行。3月,政务院发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干部本着部分服从全体、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做好这项工作。1950年一、二季度国家财政赤字曾占支出总数的43%和40%,三、四季度即下降到9.8%和6.4%,财政收支当年已接近平衡。

——据林蕴晖等《凯歌行进的时期》

材料三   19497月,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原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部和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意从东北调回曾主持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财经办事处的陈云,由其主持中财委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中财委在陈云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两项重大任务:一是平抑金融物价;二是统一全国财经工作。1950年,经中央同意,各大区、各省、直辖市书记均兼任各该区、省、市财经委员会主任,使得统一财经工作进展顺利。

——据薄一波《陈云的业绩与风范长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咸、同时期财政转型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财经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财经的历史经验。
2023-07-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矿企业普遍存在生产不正常和严重的浪费现象。19515月,东北地区首先掀起爱国增产节约运动。10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战争必须胜利,物价不许波动,生产仍需发展。”会后,按中央部署,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工人阶级纷纷响应号召,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的战斗口号,广大农民也积极投入到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来。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中央明确提出“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要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已达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11.6亿元,生产和基本建设降低成本节约13.7亿元,流动资金节约6.4亿元。这场运动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已萌发了勤俭建国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对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启迪。

-摘编自许新年、王东《建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由来》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初期推进“增产节约运动”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3-06-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是一幅著名画家关山月创作的作品。此作描绘的是一位妇女聚精会神读信的瞬间,关山月将创作意图隐藏在画的细节之中,妇女胸前佩戴的是“中苏友好协会会员证章”,表明了她是中苏友好协会会员的身份。该协会是当时最大的全国性群众组织,曾配合抗美援朝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婴儿背带绣有“□□”字样表达了妇女内心最热切的愿望(注:试题编者遮盖了这两个字)。画家以工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温馨感人的画面,紧紧扣住了时政热点。

——《一封家书》(1953年)


请写出作品中被遮盖的两个字,并说明理由。
2023-06-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训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