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中纪兰担任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同样干一天活儿,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中纪兰不服气,决定在社里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男女劳动比赛,被发动起来的妇女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劳动,并赢得了比赛的最终胜利,第一次挣到了和男人一样的工分。随后,申纪兰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申纪兰积极创新、大胆改革,带领西沟人植树育林、筑坝造地、兴办企业,“山上是银行、沟底是粮仓”的蓬勃景象让西沟村旧貌换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沟村决定关停村办污染企业,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在申纪兰的带领下,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兴建,香菇大棚、光伏发电、服饰床品等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

自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来,申纪兰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提案始终聚焦“三农”问题,从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教育。与此同时,几十年来,这些“带有泥土味”的提案,也不断得到采纳和实施。

——孙迪《申纪兰:人民的代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推动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主要举措。
(2)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申纪兰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是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代表。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纪兰撰写颁奖词。(要求:至少两个角度,60字左右)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顺利完成,各项社会改革也取得巨大成效,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广大人民的组织程度和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贯彻、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

——摘编自吴本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53113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亿5000万人参加讨论。根据全国讨论中提出的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草案再次修改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于920日通过。

——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1949—2002)》(第三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过程的特点,并分析其颁布的意义。
2024-08-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化三改”、三线建设等阶段,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材料二:从工业化建设第一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中可以发现:(1)我国依据当时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变化,实施“一化三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我国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既发展沿海工业,也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发展,工业化建设注重平衡工业布局。(3)我国重视工业发展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现代化摆在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首位,工业化建设注重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摘编自徐坤《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材料三: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于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化三改”实施的有利条件及其所确立的经济制度。
(2)从史料证据关联历史结论的视角,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所说“伟大成就”之间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彰显的“中国智慧”。
2024-03-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在提水灌溉方面,浅井使用桔棒,深井使用辘轳,利用河水使用翻车;在加工方面,脱粒用枷、脱壳用枷、清洁用飏扇,粉碎用磨、碾、碓等,都有彼此配合的农具。汉代利用杠杆原理制造桔棒和水碓(桔棒战国时已有),利用轮、轴的作用制造辘轳、连枷、飏扇,磨、碾、砻等,利用齿轮制造翻车,从而制造了一批省力、高效的新农具,为我国农具的制造和改良,使用简单机械开辟了一个新时期。

——闵宗殿《两汉农具及其在中国农具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1771年,理查德·阿克莱特的第一个纺织厂便是在德比郡溪流旁的水力工厂,其生产过程经常会受到季节性水量变化的影响。1784年,瓦特虽然开发出了复动旋转式蒸汽机,但仍体积巨大,效率低下。曼彻斯特市区第一座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织工厂只好推迟落成,据W·查罗娜指出,这个工厂实际开工已经是17895月的事了。

——(日)近藤和彦《英国史10讲》

材料三   19511120日,《人民日报》发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是当前国家的中心任务》的社论,提出:“我们必须普遍地深入地发动一个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技术革新是增产节约、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技术人员和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把劳动和技术相结合,寻找更有效的生产技术。据大连、本溪等地的212个厂矿的不完全统计,1951年职工在运动中提出11600余件合理化建议,其中6808件所创造的价值约1391亿元。1954年,《人民日报》指出:“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有了一定的资金,有了苏联的技术装备援助之后,人才问题,特别是技术人才问题,就被提到了头等重要的地位。”

——李增添《试论建国初期的技术革新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农具发展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晚期英国工厂生产动力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从劳作方式的角度,说明工厂式生产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年,中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26.7%,人均钢产量2.37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度。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围绕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展建设。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通过公私合营企业,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在这一时期,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一五”计划完成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1/3,工资制代替供给制,劳动保险,公费医疗等福利费用大幅度提高,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经济。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卷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一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特点和意义。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金国各地举办的土产品交流会等的统称。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市场活力略显不足,陈云指出:“工商界主要的困难,是商品滞销,由此而引起工厂关门,商店歇业,失业增加”。在吸取1951年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2年,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召开,大会下设土产部与工业品部,华东各省、市及全国各地共4300余人参会。其中,仅上海参加陈列的样品就达1万余种。会议贯彻了“以国营带动私营”的精神,明确了公私兼顾、鼓励私商经营运销的方针,土产部将商品分畅销、行销、滞销三类,分别拟定业务计划并每日对购销计划进行调整;在制定交易价格时使生产者、经营贩运者、消费者均有利可图。工业品部提议将牙刷的骨柄原料由获取困难的牛骨换为合成塑料赛璐珞,既解决了牙刷业原料困难的问题,也为销售困难的赛鹏珞业开拓了新的生产方向。大会还形成了以合作社为桥梁、工业品与农业生产直接结合的交易方式,也便于政府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亚娟、刘辰宇《1952年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筹办的特点。
2024-01-2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 特点、特征类非选择题 (含答题模板)-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1912-1919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高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几年时间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就超过过去的50倍。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1895-1919年,全国共有纱厂18家,平均每年设厂1.1家,一战期间共设厂50家,平均每年5.5个,设厂数量为过去十几年的2.8倍;面粉厂由1911年的2家增加到1915年的46家。

——据杨大金《中国工业志》

材料二   1950年,政务院通过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指出:“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济政策的规定,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鼓励并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国内公债筹募概况(节选)

公债名称时间与用途筹募额定数实际额度具体承销情况
西征借款1878年西征善后及新疆建设350万两认购150万两成立乾泰公司借款
昭信股票1898年战争赔款1亿两认购2000万两户部通过银行、钱庄筹款
湖南公债1910年地方财政120万两转外债外资银行承销
爱国公债1911年镇压辛亥革命3000万元不足1200万元资政院委托大清银行办理,实为向亲贵及官员摊派

——摘编自刘杰《辛亥鼎革与财政举债:晚清民初“爱国公债”的发行与偿还》

材料二   1949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来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1亿分,华东区分担45%,上海市分担华东区的66.6%。上海市组建了公债推销委员会,深入宣传,“购买公债不但还本,而且付息……是争取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解放日报》为公债开设了答疑专栏。工商界巨擘带头认购,群团组织还推动了公债认购竞赛,最终圆满完成目标。

——摘编自孔祥成、牛茹琪《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公债发行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圆满成功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10月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总收入(亿元)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比上年
1966253417.3%558.724.4%
19672104.516.9%419.424.9%
19682015.34.2%361.313.9%

——以上材料据《新华文摘》等整理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摘编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
(2)针对材料二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谈话的思想精髓,分析“南方谈话”的意义。
2024-01-02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英国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和乞丐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混乱。面对这一危局,当时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充分运用,尤其是王室敕令这一法律形式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敕令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弓箭盔甲等6类商品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鉴于伦敦在全国政治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为保障物价管控效果,都铎政府严惩违抗限价命令的官员。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物价问题与国家管制》

材料二:解放初,物价飞涨,投机商们首先从捣乱金银开始。短短23天,黄金价格上涨了2.11倍,银圆价格上涨了1.98倍,市场物价上涨了2.7倍以上。面对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决定开展打击,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动军警,查封了金银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首要投机分子逮捕法办。有效地制止了银元上涨而引起的物价波动。此后,投机商们并不甘心认输,又将目标转向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市场。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运足够的粮食、棉纱、棉布等物资,集中抛售,降低物价,给投机商们以毁灭性打击。

——摘编自《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都铎王朝时期英国进行物价管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党和政府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价格治理的认识。
2024-01-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万州高级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