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9-08更新 | 4122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次模拟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材料   19506月,中国和缅甸建交,但少有往来。朝鲜战争基本结束后,周恩来指出要“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与此同时,朝鲜战争使缅甸决心按照自身价值观而非大国意愿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缅甸大米出口量一路下跌。1954年,中缅两国达成协定,缅甸以大米换取中国的商品与技术援助。同时缅甸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达成橡胶贸易协议。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帮助下,1954年,周恩来和缅甸总理吴努实现互访并宣布两国真正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国准备开辟航空线并缔结邮电协定;中国进口缅甸20万吨大米,缅向也将由中国进口工业品。中缅的关系改善推动了中国与泰国的接触,也推动了缅甸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同时,缅甸力邀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亚非会议,一系列外事活动让周恩来观察到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看到“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

——摘编自梁志《走向和平共处:中缅关系的改善及其影响(1953-195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缅关系改善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缅关系改善的影响。
2022-03-1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1949一年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
关键词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领土、主权、完整456321217206194132
干涉内政71018158122154127
A.外交政策趋于成熟B.新的制度已经确定
C.国民经济日益恢复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
2021-03-31更新 | 808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反映了1950—1955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表中数字变化说明(     
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1955
西方国家35.94.872.486.655.96.74

A.国民经济形势已经基本好转B.当时我国对外贸易较为落后
C.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全面展开D.国际政治风云影响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10月,周恩来在接见日本议员访华使团时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当时中国
A.外交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B.借中日关系改善之机促中美关系缓和
C.“另起炉灶”,愿与各国建立新型外交
D.消除意识形态影响,开始务实的外交
6 . 1954年6月3日,中国和印度政府于同日分别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尼赫鲁总理致贺电说,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缔结的这一协定加强并巩固了印中两国的友谊。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推动了亚非会议达成合作协议
D.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7 . 1954年10月,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反映了
A.我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B.我国外交政策发生关键性转变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D.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
8 .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为了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非军事区的缓冲地带,以及对亚洲国家增信释疑、改善周边环境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在朝鲜停战后
A.积极发起了不结盟运动B.与美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
C.率先改善与日本的关系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 . 1953年,为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年,中国政府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成为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消除了周边国家的恐惧和疑虑心理
C.使得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孤立和遏制
D.改善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10 .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2018-06-10更新 | 5102次组卷 | 89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