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3 道试题
1 . 中国代表团强调,我们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一谈话发生在(     
A.亚非会议B.日内瓦会议
C.朝鲜停战谈判D.中印谈判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炜《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史料二   (新中国)并积极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用来指导和平解决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内的所有国际矛盾和争端。

——摘编自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


【探究】
据史料一,概括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面对史料二中的问题新中国外交方针是怎样调整的?其实践活动有哪些?
2023-09-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5课学习讲义
3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________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
2023-09-1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5课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这次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是(       
A.联合国成立大会B.亚非万隆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会议
5 .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曲线图。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新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中美两国间关系的恶化D.“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
2023-09-06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五校(青桐鸣联盟)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54年3月2日,周恩来指出,“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并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帝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为此,“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和解决办法的协议”。这表明,我国(       
A.采取了务实的外交方针B.积极推动睦邻友好关系
C.打破了孤立的外交局面D.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2023-09-01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20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54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亚洲国家彼此之间应该进行协商,以互相承担相应义务的方法,共同努力维护亚洲的和平和安全”。在中国及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日内瓦会议达成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协议。这次会议(     
A.加强了中非间的合作联系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推广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恢复了中国的联合国席位
2023-08-3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2五史
8 . 主要外交成就
(1)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召开)①成果: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____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②地位:新中国首次以____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____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背景: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
②主要内容:互相尊重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亚非会议(1955年4月召开)①方针: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的方针。
②意义: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2023-08-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会议的协议,使印度支那战争得以停止。这是继朝鲜停战后又一重大国际事件。国际形势进一步趋向缓和。这对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个贡献。”这次会议(     
A.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D.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来众多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件中,哪些事件可以称之为民族复兴史上的伟大事件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1)事件本身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对民族复兴的“指标性”作用。

2)事件的意义应是整个民族“公认”的,符合中华民族的民族史观,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外华人在内的整个民族的“共识”。

——摘编自刘庆楚《民族复兴史上的三大历史“飞跃”》


材料是某一学者对中华民族“民族复兴”伟大历史事件的选择标准。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你认为符合上述观点(也可提出自己的标准)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