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英、德、法等国共同组成的“多极”格局终结。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向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加重控制西欧的筹码,同时扩大美国商品出口。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苏东地区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二战后,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协调机制建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迅猛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政治与经济独立性和平等性增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密切。但是由于“冷战”格局的确立与延续,世界市场长期被分割为“两个平行市场”。

——摘编自程伟主编《世界经济十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除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外,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也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但西方多数国家追随美国实行“禁运政策”。1952年4月,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同与会国工商界人士广泛接触,探讨发展贸易,同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工商团体和企业签订了贸易协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同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与会人士商谈了建立贸易关系问题。随后,中英互动取得积极成果,引起西欧震动。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的工商界代表到日内瓦同中国贸易代表商谈发展贸易问题。会后,法国、瑞士、挪威等国工商界代表访华。中国同西欧许多国家的企业或团体签订了民间贸易协议和合同。中国外贸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下表所示是1950一1955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年份

进出口总额

进出口增长率

出n总额

出口增长率

进口总额

进口增长率

差额

1950

41.3

20.0

21.3

-1.3

1951

59.5

44.1%

24.2

21%

35.3

65.7%

-11.1

1952

64.6^

8.6%

27.1

12%

37.5

6.2%

-10.4

1953

80.9

25.2%

34.8

28.4%

46.1

22.9%

-11.3

1954

84.7

4:.7%

40.0

14.9%

44.7

-3%

-4.7

1955

109.8

29.6%

48.7

21.8%

61.1

36.7%

-12.4

注:表中单位为亿元人民币,数据源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

——摘编自《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一195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一1955年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某次国际会议的最后一天,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走近周恩来诚恳地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要能恢复和平。”该会议中(     
A.推动朝鲜问题和平解决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的建交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参加的会议,并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的成就。
2023-07-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图片资料,结合课本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图一;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字仪式上

图二: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

图三: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图四:周恩来出席万隆亚非会议
(1)根据图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方针?
(2)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总理时,双方一致同意以什么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4)周恩来在万隆亚非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万隆亚非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2-04-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典型的多边外交的成就。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与当时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的代表打交道。当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一方面同英、法外长直接交往、会谈:另一方面,努力争取苏、中、越三方达成一致,经过会上、会下的穿梭往来和艰巨的斗争,最后终于达成《关于在东埔寨和老杜停止放对行动达成协议的公报》。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不仅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还积极在会内、会外与亚非国家接触,消除隔阂,将交朋友的立足点放在亚非国家。

——摘编自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基辛格博士,他用赞赏的语气提出一年以前尼克松对中美相互接近所做出的解释。毛泽东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HAND-IN-HAND(手携手)。”基辛格表示:总统曾对主席说过,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我们本身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对别的任何人表示善意。毛泽东认为基辛格讲的是“老实话”。

——摘编自宫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多边外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能够“HANDINHAND"的原因,并说明推进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因素。
6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据素养,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2020-12-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材料三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它们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2020-12-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建国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建设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乔的笑”     各国代表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材料三   


上海合作组织标志   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部长会议(2015年,西安)


(1)综合材料一所给的图文信息与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三大事例。
(2)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历史照片拍摄的时间.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图文与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有哪些成员国?作为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请指出其特征。
2019-12-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6月30日,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美帝国主义是新中国最危险的敌人,迫使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参加国有中、苏、美、英、法及其他有关国家,共23个国家的代表,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秦榆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提到多极化,人们就认为是现有世界大国追求共同主宰世界的一种要求,这不符合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理念。中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其内涵……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多极化不同,而“应该将它视为一种崭新的追求,一种有别于强权政治时代的追求,一种谋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多样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一幅生动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政治局面。”

——摘自梁凯音《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并指出日内瓦会议对中国的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的中国所倡导的世界多极化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于这一内涵,中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019-09-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我们的党和国家在国际社会与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定位和宗旨原则:“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外交历史,自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来,我国历任最高领导人都始终坚持把该原则作为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智慧遗产。1988年,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该原则,即是昭告世界不论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的处事原则和角色属性都不会动摇和改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并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引下,中国在五十年代进行的具体外交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在新时代的外交战略与蓝图设计的时代背景,分析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