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       
11952年,刘少奇认为“除开必要的国防”,应该是“首先恢复农业及一切可能恢复的工业,其次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及少数必要的重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
21953年,周恩来在谈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称;“只看到重工业而不看到轻工业,那就会犯错误”,“必须相应地发展农业”,“农业发展的速度要与工业发展相适应”
A.肯定了苏联模式的优势地位B.要求不同产业协调发展
C.助推了国民经济的复苏步伐D.强调工业的主导地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

企业名称概况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总投入近千万两白银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等,由美国人负责生产技术。但生产效率低下,其生产的枪炮普遍落后西方二三十年。
福州船政
局(1866年)
共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有52人之多,其所需的木材皆购自东南亚各国,平均每生产一艘船的成本是购买同样船只费用的两倍以上。
兰州制呢
局(1880年)
总监工为德国人,5名技工也来自德国。从德国引进机器设备,但与兰州本地出产的羊毛毛质不匹配,导致效率低下。
汉阳铁厂
(1890年)
前后总计耗费千万两之多,从英国购买设备,但与当地煤、铁矿石不匹配。因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合格,建成之后被迫停产。

——据陈佳琪《论洋务企业技术引进的特点及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苏联帮助下建成了一批国营企业,在煤炭、电力、机械等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占据绝对优势。进入 1960年代,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中央政府领导国营企业在20多个基础性和共用性技术领域发起“大会战”,来攻坚克难。 以机械工业为例,中央政府在1961—1969年启动“九大装备”重大任务专项,动员了国务院的10个部委,100多个国营大型工厂,1000多名工程师和超过10000名工人,共设立了100多项重大项目。 到 1969年,该项目建成了9套大型成套设备,包括840类,1400多台复杂、精密的重大机器设备,基本解决了中国在工业机械上对外依赖的问题。

——据王思霓、王彩萍《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历史性成就与规律性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企业引进技术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有企业在技术引进上的进步之处,并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国有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大会战”。
3 . 下表是新中国初期职工分配制度概况。据此可知
1954年前职工分配制度中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
1954年工资管理集中到中央劳动部统一管理
1955年统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
1956年职工工资标准及定级升级等均有全国统一规定
A.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推进
B.国家对经济的指导强化
C.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
D.民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