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省份没有铁路。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已着手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B.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D.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初见成效
2022-10-13更新 | 106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1955年,我国基建投资额只有40多亿元,1956年则猛增62%,使这一年基建投资额占"一五”计划投资总额的33%,且基建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这种情况
A.造成资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紧张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借鉴苏联避免走苏联工业化的弯路D.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
3 . 在当年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四川、西康和青海边界的草地上,今天已建立起规模很大的机械化农场。下图是1955年的一幅漫画《草原的故事》,该漫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B.农业领域生产变革正在逐渐推进
C.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初步形成D.农民有土地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内国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向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中国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论十大关系》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这就是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又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没有积极地对外开放,使整个社会处于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在试办经济特区,逐步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江、沿边贸易的同时,积极开辟贸易区域,先后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区域……截至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和东欧等少数国家,扩展到包括美、欧、日在内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商品流通方面,国家计委负责平衡、分配的物资,1979年以前为256种,1985年减少到20多种,199219种,19985种,目前全部放开。

——摘编自段凤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大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重大变化”,并概括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大“社会变迁”。
2021-11-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是1956年的漫画作品《让我们的矿山工厂欢唱,不许你们这些家伙怪叫》。漫画中,一边是一排高高耸立的烟囱,烟囱里正冒着浓烟;一边是一排大炮,布条包扎的炮身上写着“US"等字样,炮口折断;中间是两个严阵以待的解放军战士。该漫画的主旨是
   
A.激励中国抗美援朝将士的斗志B.歌颂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揭示帝国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D.抨击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2021-06-07更新 | 76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时,中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比重由26.4%提高到48.4%。这表明当时中国
A.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B.对农业未予足够重视
C.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D.顺应了世界经济潮流
2021-06-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1953年1月,党和政府提出了“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中心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中级技术人才。这一教育方针在当时有利于
A.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B.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C.建立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8 . 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5%,粮食产量增长了44.79%,国有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87%,国有工业总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到了60%。这说明,当时中国
A.已具备工业化建设的物质基础B.国有经济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C.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初步改变D.私营工商业经济已严重衰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英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发生着重大变化。1801年英国农林渔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2.5%,1841年为22.1%,1861年英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7.8%,而1901年则为6.4%。在收入差距方面,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48年,1.2%的最富有者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到工业革命已完成的1867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由于英国近代工厂大多建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旁边,这样在就近取水解决工业用水和动力问题的同时,也便于处理日益增加的工业废水。连续不断的工业废水和生产污水的自然排放,完全超过了河流和大地的自净能力,就连英国人视为生命之河的泰晤士河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臭河”。

——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时间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20世纪5090年代初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运用。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19781992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
1992年以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改革开放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002年中共十六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是一条与传统工业化全然不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7年中共十九大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王志安《中外工业化道理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并指出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工业化与英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
10 . 下表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钢产量增长速度对比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结论是
国家持续时间完成时间增长数额
中国1952—19575年由135万吨增长到498.7万吨
美国1880—189212年由127万吨增长到500万吨
英国1880—190323年由127万吨增长到500万吨
法国1897—192326年由132万吨增长到530万吨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更好的发展优势B.政策上的利好推动了中国工业发展
C.新中国已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D.“大跃进”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