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概述“一五”计划强调“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的背景。
(2)结合史实分析“大跃进”与“大倒退”之间的必然联系。
(3)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简述造成这一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4)“十二五”规划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相比,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1962年版第三套1元面值人民币上的“东方红”拖拉机

1962年版第三套人民币的壹元面值纸币上那个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原型人物是粱军,而她驾驶的拖拉机就是“东方红”拖拉机。1947年,17岁的粱军进入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就读。在校期间,梁军积极报名参加拖拉机培训班,她驾驶着从苏联进口的拖拉机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5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国家也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发北大荒。梁军也成为了北大荒建设队伍中的一员。195911月,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刚刚投产,就向北大荒国营农场运送了第一批13台“东方红”大型拖拉机。黑龙江省政府找到梁军,希望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开第一台中国制造的拖拉机。

——摘编自胡铁华《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

材料二


2《我家买了大金牛(拖拉机)》(1985年,汪苗作)

大约在1985年前后,我们老家几乎每个庄上都已经有了私人拖拉机,做为改变传统农耕方式的先行者活跃在田间地头。能拉麦能打场,农闲时还能跑短途运输或搞个体加工,都能挣来大团结。1988年春,我家也从县城买回一辆手扶拖拉机,是郑州第二拖拉机厂出产的红卫12匹。样式就和宣传画《我家买了个大金牛》中的拖拉机一样。拖拉机买回来后,不到半年时间,我家又配套了除了收割机之外齐全的农机具。此后,农户个人购买小型拖拉机的热情异常高涨,不少农民持币待购。大中型拖拉机市场需求下降之后,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等一批大中型拖拉机厂也兼产和转产小型拖拉机。再后来,小四轮拖拉机日益进入农家,甚至有些地方出现顺口溜“家有小四轮,媳妇才进门”。

——摘编自胡清涛《我家的那台手扶拖拉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方红”拖拉机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0年代后拖拉机使用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02-0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世界合作社组织的发源地之一。1862年赖夫艾森采取互助原则,创办以农民为本位,解决农业资金问题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安森豪信贷协会。协会不要求成员入股投资,运营的盈余作为共同财产进行积累而不做红利分配。1872年信用社建立了“莱茵农业合作银行”,不仅可以平衡各家信用社的资金短缺,而且成为了信用社的商品购买中心。除此以外,赖夫艾森还建立了阿尔米纳农业保险公司。1877年赖夫艾森又创建了农村合作社权益保障联合会,通过定期对信用社的工作和经济审计来监督其运营。信用社的发展也得到了德国政府的重视以及财政支持。1889年德国《合作社法》修订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信用社的发展。1930年,赖夫艾森组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合作社联盟,并一直发展至今。

——摘编自孙婷《德国的农业合作社》等

材料二   1951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在原来革命根据地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快速在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其它省、市普遍建立起来。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家。这一时期的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经营管理人员由社员选举,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基本上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李明贤《新中国6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赖夫艾森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农村信用社建立的背景,并结合上述材料,比较中德农村信用社的差异。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代中国农村金融建设的启示。
2022-03-03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6年12月,毛泽东主张允许国家市场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并且说这就是中国的“新经济政策”。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处于相同背景
B.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
C.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
D.出现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五”时期,在农村全面开展了农村合作化。农村经济体制另一项重要变化是,国家调集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速国营农牧场的建设。1954年先后由军队转业官兵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军垦农场,政府还组织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黑龙江、新疆、华南开荒,建立国营农场。

——摘编自陈廷煊《1953—1957年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美国农业的增长高峰,出现在二战刚结束的“美国农业二次革命”时期,此间美国农业经历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变革:首先是完成了农业的机械化进程,实现机械动力对畜力的替代;其次是现代科学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杂交技术改善了农作物品种,经现代科学改良的畜禽养殖技术大规模应用;化肥、杀虫剂等农业化学品开始大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装备系统及信息系统得到完善。

——摘编自孟令杰《美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并分析其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农业发展的异同,并简评“美国农业二次革命”的影响。

2018-03-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II下学期检测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陈云在1956年11月28日的一次大会上指出,“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使私营企业获得合理利润,进而实行按比例分配利润;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期定息制度,并对资方在职人员全部由国家分配工作。”陈云的这一言论(       
A.意在促进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B.解释了私营经济被纳入计划体制的原因
C.旨在推动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D.体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的政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6年7月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2年至1978年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1952年1978年
原煤产量0.66亿吨6.2亿吨
钢产量135万吨3178万吨
粮食产量16392万吨30477万吨
在校学生数5444万人21351万人
医院、卫生院数3540个64421个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整理


(1)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2)分析上表中1952年至1978年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苏(俄)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部分思考题

1假如你是1920年的苏俄农民,你会遇到怎样的生活状况?
21921年前后苏(俄)联石油出口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3请从多角度分析漫画《斯大林工厂》的内涵。
4玉米运动为何以失败告终?
5勃列日涅夫的经济体制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比较国家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种模式。

参考上述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视角,设计一组思考题。(要求:设计4个思考题;思考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性;体现深度思考与创新性。)
2022-01-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7年底,我国有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92.9%;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手工业者已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0%左右;私营工业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到千分之一。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数据统计(部分)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元)
1952679.0119
1954859.0144
19581307.0200
19611220.0185
19621149.3173
19783678.7385
199227194.52334
2002121717.49506
2018900309.564644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52-1958年和1978-2018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