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1952年间,全民所有制经济成分由26.2%上升到41.5%,集体经济成分由0.5%上升到3.3%,私营经济由48.7%下降到30.6%,个体经济则从23%下降到20.6%。到1976年,工业产值达到3158亿元,比1956年增长172.6%;石油产量达到8716万吨,比1956年增长6.7倍。全国1/3的耕地实现机械耕种,农业载重汽车拥有量增长3.3倍,1976年比1966年粮食产量增长47%,达到2.86亿吨。到1976年,全国兴修了多条运输干线,改变了铁路尤其是南北地区长期交通梗阻的落后状况。……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体制自身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摘编自景晓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材料二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市场经济能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是迄今为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虽然市场经济会出现市场失灵等现象,但社会主义在运用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制度的优越性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也能够使我们防范和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这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够有力地纠正、抑制市场经济中所固有的弊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保证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前进。

——摘编自栾文莲《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从宋朝大规模开发之后,苏州的市镇从明中期的102个到清末已经发展到264个,松江在同时期从59个增加到369个。清末之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江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地区通过上海与国际市场联系,棉花、生丝成为江南地区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农产品商品化的加深,使乡村经济商业化程度更高。棉花、桑蚕也成为乡村中的主要产业。这一时期近代工商业也在市镇和乡村中兴起,无锡的缫丝厂从“1919—1931年的短短12年间新建了41个丝厂,比1904—1918年建10个厂猛增了4倍多。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乡村对市镇、城市的依附地位。然而,20世纪30年代之后,无锡全县桑田面积也急剧减少,由1930年的251037亩,骤降至1931年的150000亩,减少了40.25

——摘编自吴建华《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有效的政权推动下,开始对江南乡村的改造。中国传统的家庭、家族生活结构被人民公社的合作社所取代,高度统一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农民思想的高度统一。1978年之后的乡村改革,土地重新回到农民自己手中,家庭开始重新作为生产、生活的单位,也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江南乡村发达的在20世纪50年代被禁止的私营工商业开始复苏,乡村工业的繁荣,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

——摘编自郭伟平《明清以来江南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与民间文化信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经济结构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南乡村经济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3年,党中央强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私有制,要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而党的八大前后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思路。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尝试B.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尚未明确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D.原有经济体制弊端逐渐显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3年初,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民卖地的现象。4月,主管农业工作的邓子恢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尊重农民的私有财产,保护农民土地租佃自由、雇佣自由、贸易自由、借贷自由。这一表态(     
A.加速了土地改革工作B.服务于城市工业化建设
C.打击了土地兼并现象D.有利于稳定农业合作化
2023-11-03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毛泽东与中共中央领导人研判形势:世界大战大致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有可能的。为抓住这来之不易仍充满变数的和平机遇,中共中央(     
A.大力开展“一化三改”的建设B.以“八字”方针指导国民经济发展
C.建立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D.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以来的农民暴动,虽然一个跟着一个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但每一次大暴动都或多或少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因为在每一次大暴动之后,新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恢复封建秩序,必须对农民作某种程度的让步,这就是说必须或多或少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这样就减轻了封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拘束,使得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又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样就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因而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农民暴动或农民战争,可以说,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恩格斯指出农村居民包括小农、中农、大农、大土地占有者以及农村无产者等,工人阶级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中国革命主要力量在于贫农,没有贫农,使没有革命,但深受封建社会茶毒的小农,养成了狭隘、散漫的性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改造小农意识,是建党建军的重要任务。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到延安整风运动,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警示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传统小农意识的批判从未淡化。

——摘编自陈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统治者的“让步政策”的内容,并分析“让步政策”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3-05-09更新 | 15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部分)

阶段文物或情景资料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长汀县古城区岩杭乡出具给乡民的分田字据
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拥护减租减息政策
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但需交租交息


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四川广汉向阳人民公社“撤社建乡”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土地政策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土地政策“第三阶段”出现的社会背景并分析中共土地政策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转变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共土地政策变化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合作化运动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土改中已经逐渐在农村中树立起了政治权威,并且各级领导干部都对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进行了积极宣传,因此,广大农民对走合作化道路的政策还是积极响应且拥护的。材料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B.农民一贯支持合作化运动
C.党的工作注重群众路线D.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工业化
2021-02-26更新 | 345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