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推行土地改革的同时,一方面自上而下地建立与中央政府相对应的地方各级政权组织,另一方面自下而上地建立保证土地改革具有持久活力的农民协会、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联盟。并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没收了祠堂、寺庙、教堂、私塾、墓地、祭田、义田、公会田等土地财产,取缔了神汉、巫婆等封建迷信活动,革除了早婚、溺婴等社会陋习,改造了“二流子”,实行“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政策,举办农民夜校和扫盲培训班,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革命的、健康的、朝气蓬勃的社会道德风尚,这种新民俗成为一种新的精神资源,为随后中国共产党动员广大农民参加更大规模的农村社会改造运动奠定了深刻的心理基础。

——摘编自张新光《新中国农民生活方式60年变迁与反思》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改造运动的历史任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农村社会改造运动的意义。
2 . 观察如表《1950-1957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如表中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变化侧面反映了新中国初期(     
1950—1957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年份人民币(亿元)
进出品总出品总额进口总额差额
195041.520.221.3—1.1
195159.524.235.3—11.1
195264.627.137.5—10.4
195380.934.846.1—11.3
195484.740.044.7—4.7
1955109.848.761.1—12.4
1956108.755.753.02.7
1957104.554.550.04.5
A.国民经济得到较好恢复发展B.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充满艰辛
C.国家经济建设出现冒进主义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024-05-14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为现代漫画家英韬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漫画《特快列车》。该漫画(       

A.揭示了“左”的错误对社会发展的危害B.展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C.强调工人在工业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D.反映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视
2024-04-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在三大改造期间,江西某地供销社主任,因阻止公私合营的货店商贩在乡村集市销售商品,而受到民众控告。最后政府支持了货店商贩。这是因为(     
A.供销社的行为符合政府的规定B.公私合营最终被政府改造成公有制
C.货店商贩的行为属于合法经营D.公私合营改变了江西商业滞后面貌
2024-04-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1952年间,全民所有制经济成分由26.2%上升到41.5%,集体经济成分由0.5%上升到3.3%,私营经济由48.7%下降到30.6%,个体经济则从23%下降到20.6%。到1976年,工业产值达到3158亿元,比1956年增长172.6%;石油产量达到8716万吨,比1956年增长6.7倍。全国1/3的耕地实现机械耕种,农业载重汽车拥有量增长3.3倍,1976年比1966年粮食产量增长47%,达到2.86亿吨。到1976年,全国兴修了多条运输干线,改变了铁路尤其是南北地区长期交通梗阻的落后状况。……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体制自身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摘编自景晓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材料二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市场经济能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是迄今为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虽然市场经济会出现市场失灵等现象,但社会主义在运用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制度的优越性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也能够使我们防范和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这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够有力地纠正、抑制市场经济中所固有的弊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保证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前进。

——摘编自栾文莲《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是1950—1956年国有企业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化(百分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型
年份
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各项税收78.7864.9256.1656.1253.9151.1350.28
国企收入13.9824.4432.9335.9640.6344.9147.92
其他收入7.2410.6410.917.925.463.961.80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D.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2024-03-14更新 | 12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七次,从党的一大到七大,对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到坚持独立自主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开辟了独具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道路。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开辟了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书”,指明了中国道路的新起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道路的新表达;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道路的新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百年道路探索中感悟历史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3-05更新 | 24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据统计,1952年我国手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从业人数约1000万。若不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生产就不能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也不能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因而生产力就难以提高,手工业者的贫穷落后状态就难以改变。材料可用于说明(     
A.推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必要性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需要提上日程
C.计划经济提高了手工业者的待遇D.手工业技术落后阻碍生产力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年1月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   中国改革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生产资料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相关的会议名称,指出针对农村改革的制度并分析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表现。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体现由“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
10 . 银行国有化是国家所有制经济形成过程中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以前,在俄国各商业信贷银行的股份中,外国资本占了42%。19171227日,苏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银行国有化法令》,规定全部私人银行一律收归国有,与国家银行合并,关闭贵族土地银行和农民土地抵押银行以及相互信用公司,取消外国银行设立的分支机构。银行国有化以后,原俄国家银行改组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人民银行,原商业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转入人民银行。列宁指出:“为了俄国土地上不仅消灭地主,而且要根本铲除资产阶级的统治,铲除资本压迫千百万劳动群众的可能性,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便是过渡到银行国有化。”只有实行银行和铁路的国有化,才使苏维埃政府“有可能着手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经济”。

——摘编自王帅《前苏联金融制度演进过程综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随着根据地的扩大而逐渐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根据地银行体系。1948年,以根据地银行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银行。1950年的“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确立了私营行庄的社会主义改造总体思路。1952年,为配合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决定将所有私营行庄及合营银行合并为一个大的公私合营银行。1954年实现了公私合营银行和人民银行各级储蓄机构的合并。195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公私合营银行机构、人员、业务财产移并我行处理原则》,将公私合营银行的机构、人员、业务财产,全部转移入中国人民银行。

——摘编自信瑶瑶《新中国70年银行制度建设:思想演进与理论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7年俄国银行国有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17年俄国银行国有化与新中国初期银行国有化在过程上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