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新中国有《七律二首》,“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关于此二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已经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B.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使全民病有所医
C.毛泽东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D.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6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3年春,中央统战部组织调查组到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是我们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利用资本主义工业来训练干部,并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主要环节,也是我们同资产阶级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环节”。这份报告,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此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方针最有可能是(       
A.“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障工农利益,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B.“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
D.“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简史》成书于抗战时期,他在结论部分,关于“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中叙述:以欧洲近世文明的发展,而弱小民族,遂大受压迫,国破、家亡甚而至于种族夷灭。这种文明,到底是祸是福?至少在弱小民族方面论起来,到底是祸是福?实在是很可疑惑的了。此种病态的文明,岂可以不思矫正?要矫正他,非有特殊的文化,和相当的实力,又谁能负此使命。中国人起来啊!世界上多少弱小的民族,待你而得解放呢。

——引自吕思勉《中国简史》

材料二“一带一路”宣传画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吕思勉先生之问——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择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08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据此可知(       

年份

项目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100%

A.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阻碍工业化建设
C.“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4-03-22更新 | 16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为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而出台的举措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③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0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中国成为工业化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进行重工业建设,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工业建设开始了以市场取向为指导的探索,工业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主要体现在工业体制改革上,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彭南生《现代化中的“中国式”》

材料二   


                                   19491976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观察材料二所示曲线图,分三个阶段指出1956年—196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2024-02-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2024-01-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道路决定方向,道路不对,就会偏离目标,甚至会南辕北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起义部队向长沙方向进军,但很快遭到敌人反攻,部队损失严重。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毅然决定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主动实现战略“退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向农村战略转移的新起点,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大本营。

——摘编自刘斌等《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材料二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技术变革则是指“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不是“两次革命”,“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刘光杰主编《毛泽东经济变革与发展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起义”的名称及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举措,从“道路”的角度,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历史意义。
(2)指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概括材料二中毛泽东讲话的中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提出上述思想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将“两种革命结合在一起”的做法,并简析“两种革命”实施的历史意义。
2023-08-29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B.农业合作化落后于工业化
C.土地改革存在严重不足D.人民公社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2023-06-21更新 | 6116次组卷 | 30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