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1953年6月,一位地方干部在工作笔记中写道:“发动群众当家作主,说明为什么要普选”“宣传中要强调选举权问题”“宣传内容更丰富,使群众理解政策更具体化”。由此可见,这次普选(     
A.意在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成果B.确立了群众自治制度
C.指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D.贯彻了人民民主原则
2024-01-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红军在长征途中建立了甘孜博巴政府、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抗战胜利后,中共在领导内蒙古解放斗争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把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基本政策。在中共的领导下,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这(     
A.表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成当时国策
B.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
C.说明各少数民族坚决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
D.表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成为社会共识
2024-01-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何以那种吃人的礼教制度……偏爱挂孔老先生的招牌……我向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 “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

——胡适《吴虞文录序》(1921年)

材料二新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和全社 会的顽固势力,因此需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其方向是向前进的。

——摘编自资中筠《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今天的争论》

材料三第一目标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 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第三教材大纲
(一)上古史:春秋战国之学术思想;(二)中古史:两汉之学术与宗教……中国文化之东被、 宋之学术思想、中国文化之西渐……(三)近世史:清代之文化;(四)现代史:最近之文化; (五)综论:中国文化之演进及其未来、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关系、中华民族对于世界之责任。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民国二十一年颁行)

材料四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适等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并根据材料二解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动机。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主要史实。
2024-01-23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1954年召开的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构成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项目界别构成基本构成
工人农民党政干部知识
分子
解放军其他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妇女
比例0.9%53.2%15.3%5.4%1.8%23.4%75.7%24.3%13.5%
总数
(单位:名)
159176226842715
111111
A.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得以建立
C.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以巩固
2024-01-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康德卷)
5 . 依据《选举法》的规定,我国于1953年抽调25万余名干部奔赴基层参加选举指导工作。当年夏,受到农村灾情影响,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推迟基层选举时间的决定》,要求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原则上推迟到1954年3月底前完成。上述史料可用于探究(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创建B.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实践
C.社会主义干部制度的完善D.政治协商制度的法制化进程
6 .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回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村里所有人都说:你去了只管选毛主席!当时最大的任务是实现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嘱托:一定要把毛主席选上!”申纪兰的这段经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优越性B.人大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则
C.人大制度的社会主义原则D.女性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儒家学说,皇帝首先是全民的道德楷模,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为百姓效法的榜样;他还应爱护子民,为百姓谋利益:他应该有高度的睿智,知人善任,把国家管理好;他遇事应该能有正确判断,从谏如流;他还应该遵守先王成法,一切按规定办事。所以,从理论上说,受到许多的限制,他活动的目的是为民谋福利。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社会习俗、鼓励发展经济、革新文化教育的法令,尽管这些还不够完善,但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制度的具体形象。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传播。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先后召开人民代表会议,以讨论和决定地方政府的事务。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准备,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在事实上,而且也在法律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理想中的皇帝应具备的品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政治制度发展的因素。
2024-01-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有机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有机结合、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71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试举两例说明。
2023-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百年变局

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某校历史学习社团围绕“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的新变化”分组探究,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一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国际格局新变化”,为此制作了框图,以说明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

(1)请你在②③处补充“形成对峙”的重要史实
示例:①“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__________________
在④⑤处补充“激烈对抗”的重要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主要任务是探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下为摘选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1977年部分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

            行业
国家
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10010010010075

100100私有7575
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
10025私有25私有

材料二   二战后部分国家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12. 2%23.2%50.7%
19902.8%5.1%7.2%
工业195034.7%42.2%22.2%
199025.8%40.5%33.6%
服务业195048.9%32.4%26.6%
199071.4%54.4%59.2%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何处?

三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历程,得出结论“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变化之一”。

(3)小组回溯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过程。按时序完成示意图中对应条约的填写。

(4)小组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认识之一是“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从单独反抗到国际合作,从部分参加到广泛参与”。与此结论相对应的典型历史事件是(     )(单选)
A.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B.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C.五四运动——抗美援朝D.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四组:主要任务是探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以下为摘选的一张简表。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1953-195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你认为表格中空白处可供选择的内容是(     )(双选)
A.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五组:主要任务是探究“中国与当代世界变局”,该组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趋势及人类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繁荣事业,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五   

(6)综合以上五个小组探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变化与世界变化关系的认识。
2023-12-25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管理主要依托乡里组织展开和进行。由一群少拿或不拿官俸的乡里民众来担任各种职务。乡里组织作为法定基层组织,拥有国家赋予的控制基层社会的权力,与世世代代聚族而居的血缘群体不同,乡里组织是政府强制在基层社会推行的,以地缘为特征构建的法定行政区划,是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以相近地域和血缘结合起来的宗族组织及宗族制度占有显著地位,它们交织缠绕、影响以至操纵乡里组织。在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有一个独特的群体——“士绅阶层”,成为基层社会的治理力量,士绅阶层包括士族和乡绅。他们拥有柔性权力与威望,依靠这种影响力而成为治理者,治理着当地的社会。而治理中所依据的礼法,除了国家制定的明文律法和制度之外,士绅们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及现实需要,制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

——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域乡分立的两种基层治理体制。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居民委员会,建构了以居委会为基础的“街道—居委会”城市基层组织和治理制度。在农村,逐渐建立了“政经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每一个农民都被纳入公社组织和体制之中。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宜山、罗城等地的村民群众自主探索,率先创造了村民自治制度,国家在城市普遍推行居民自治。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在基层治理制度建设中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基本治理制度的一体化。同时开展了城中村改造、特色小镇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一系列新型城镇化行动,进而生成了城中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不同于传统城乡社会的特殊社会样态。

——卢福营,沈费伟《中国基层治理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与影响维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层管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