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是专供各民主党派参政的政治机构D.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022-11-03更新 | 646次组卷 | 8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1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民主政治形式进行了探索。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性质完全一致
B.不同民主政治制度的任务与作用高度一致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统一战线组织
2022-10-14更新 | 57次组卷 | 10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密14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分层训练)
4 . 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时代信息。下图是杨之光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材料2

材料3   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展开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建成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的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偏重沿海沿江地区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编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4

(1)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是如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2)依据材料3~4,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特点。
(3)依据材料3~4,结合所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积极意义。
6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7 . 问题探究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第二十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包括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选举法规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021-10-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8 . 下表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材料表明本届代表
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
机关
工人文教
卫生
私营
工商业
少数
民族
宗教街道
居民
人数964853241313442
百分比5.113.412.294.5530.1113.647.397.392.2723.86

A.是由普选产生的B.有制定法律之权
C.具有广泛代表性D.选举的依据是1954年宪法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高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915日至28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来自全国的1141位人大代表出席大会,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材料三   1949年春,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


(1)材料一中图(a)会议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其职能在1954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b)所示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3)中共“进京”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是否考出了好成绩?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0 . 历史文物是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下图所示文物见证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D.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的制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