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 1762 年,利物浦每 12 艘船就有 1 艘奴隶船,到 1807 年这一比例变成 24:1。1790 至1800 年,英国船舶公司投放在奴隶贸易的资本平均值不到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 5%,1807年则降为 1.25%。这种变化可以用于说明(     
A.技术更新改变贸易结构B.英国国际贸易地位衰落
C.美洲的劳动力趋于饱和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70年,英国推行国民教育改革,规定实行非宗教的强制初等教育,5—12岁的儿童必须入学。1876年规定父兄有送子弟入学的义务,1880年规定初等教育为强迫教育,1891年实行初等教育免费制度,1893年规定11岁以前儿童必须受学校教育等。上述做法(     
A.是英国民众强烈要求政府重视发展教育的结果
B.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C.导致英国生产中出现大量雇佣童工现象
D.推动英国教育比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快
2023-01-18更新 | 43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18世纪下半叶,英国涌现出大批自助式的科学团体,如工艺学会、皇家学会等。一些科学家、企业家如罗巴克、瓦特、乔治等经常出入于这里,讨论生产实际问题。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C.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D.科学与生产相结合
2023-04-13更新 | 41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曼彻斯特城市发展小史

17世纪以前,曼彻斯特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集镇,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棉纺工业之都。曼彻斯特南临煤铁等资源丰富的“黑乡”,东达最大港口城市利物浦。18世纪80年代初诞生了第一家棉纺织厂,1789年开始用蒸汽机代替水力装备纺织厂,棉纺织业迅速发展,到1830年成为世界棉纺织业的中心,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

     曼彻斯特1750年                                           曼彻斯特1850年

                                                                 1750年和1850年的城市规模对比

20世纪初,曼彻斯特城开始衰落。一战后,伴随着英国经济大衰退,曼彻斯特的工业也开始式微。二战中曼彻斯特的工业和交通设施受到德国的严重轰炸和破坏。二战后,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大量人口外迁,经济衰退导致城市就业岗位锐减。1961年至1983年间,制造业大量裁员,加工和贸易业纷纷倒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曼彻斯特城开始复兴。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该市成为英国西北地区商务、金融、保险和运输的中心。同时,政府制定“曼彻斯特科技城市计划”,大力发展信息通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产业,促进了知识型、创意型、休闲型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逐渐成为英国乃至欧洲重要的以文化、创意、旅游为特色的“创意产业之都”。

(1)曼彻斯特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转折,任选其中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曼彻斯特城市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4-28更新 | 46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1800年以前,埃及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传统国家,以粮食种植为主。19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与欧洲的棉花贸易,到60年代棉花种植几乎遍布上下埃及。在某种程度上,英国的棉纺织资本家和工商业界对埃及棉花及其副产品的消费需求,促使英国最后占领了埃及。埃及被占领可以用来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B.英国殖民扩张阻碍了埃及近代化发展
C.埃及棉花种植加剧了与英国经济竞争D.埃及殖民地化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6 . 1850年,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到1910年,却出口了20倍于棉织品的原棉。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这样唱道:丝累线积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伊朗棉纺织业的衰败B.自由贸易规则的推动
C.英国殖民体系的建立D.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
2022-09-15更新 | 992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一些经济学家推崇友邻互惠的自由贸易。而法国一些学者则借助德国主流经济学家李斯特的著作,认为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应保护本国产业实属必要,法国必须在此前提下与英国通商,并获得了政界的认可。这反映了(     
A.德法两国的经济竞争力存在不足B.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欧洲垄断资本利益冲突日益严重D.欧洲大国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谷物法》是英国于1815年实施的高额谷物进口关税的法案,该法案的实施导致英国国内谷物价格迅速飙升,工厂主的人工成本大大上升,遭到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并最终于1846年被废除。此后,英国开始逐步削减各项进口关税,并与外国进行谈判,试图降低英国商品出口到外国面临的关税水平。这主要体现了(       
A.重商主义取代了自由主义而成为经济思想主流
B.贸易保护主义因违背全球化潮流而被彻底废除
C.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议会改革获得更多政治权益
D.工业革命紧密了英国工商业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2024-04-17更新 | 35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劳动妇女挣来的工资在法律上属于丈夫,丈夫有权处置这些钱。假如丈夫完全靠妻子养活,妻子的收入仍然是丈夫的,丈夫若拿出去喝酒、赌博,妻子也不得有任何抱怨。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离婚几乎不可能,因此无论丈夫如何残忍妻子都逃脱不了他的控制。这主要说明当时英国(     
A.妇女地位依然比较低下B.旧式家庭结构受到冲击
C.工业革命提高了就业率D.女性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3-14更新 | 41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