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9年初,布尔什维克承认村社自治,遵守村社的传统和规矩,基层苏维埃常响应农民要求,同意在村社大会或乡民大会上选举产生贫农委员会,征粮委员会由村庄各阶层的代表组成,不仅仅限于当局确认的“贫农”,从而平息了广大农民的反抗。这反映出苏俄(     
A.政治对现实的妥协B.农业集体化的基础薄弱
C.民主革命的曲折性D.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有限
2024-05-03更新 | 331次组卷 | 6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78道高频选择题)专题13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18年,列宁指出:“(帝国主义者)的肚子里正在成长着一个新的巨人”,“他在成长着,他一定会来援助我们。”“巨人”是指(     
A.反对西方殖民统治的力量B.崛起的中小资产阶级
C.不断扩大的社会主义阵营D.西方国家的革命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0年,苏俄耕地面积虽然只比战前减少了7%,但谷物总产量却减少了一半,单产减少了1/3,棉花产量仅为战前的6%,工业品产量也仅相当于1913年的1/7,日用品也极端匮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苏俄(     
A.超前的生产关系脱离了国情B.国内战争阻断了国家工业化
C.和平是国民经济恢复的前提D.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2023-08-30更新 | 205次组卷 | 5卷引用:周年热点13 列宁逝世10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内铺天盖地的敌人袭来,而这些敌人既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右翼(孟什维克),有主张建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乌克兰社会革命党,有保皇党复辟派,也有外来的干涉军。这反映了(     
A.帝俄时期的尖锐矛盾B.统一战线有必要建立
C.民族自决的影响深远D.社会转型的困难重重
2023-05-17更新 | 353次组卷 | 6卷引用:周年热点13 列宁逝世10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8年7月到1921年1月的两年半时间内,苏俄币值的发行量增加25倍以上;而同期国家能够投放市场的商品,以棉布和食糖为例,1920年还不到1913年的7%。这体现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B.指令性计划经济缺陷显现
C.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迫切性D.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0年,苏俄农民总是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和强制性的捐献”,但当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还要选择苏维埃政府时,其中一个名叫埃米连诺夫的农民说:“革命前我有8英亩田地,现在我有85英亩。”当时农民对政府的态度(     
A.影响着苏俄国内战争的走向B.折射出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源于苏俄革命后经济的恢复D.体现了苏维埃政体的先进性
2023-05-10更新 | 554次组卷 | 7卷引用:周年热点13 列宁逝世10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世界革命”到“和平共处”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逐步形成了世界革命思想,认为俄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要互相促进。十月革命后,列宁将这一思想确立为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要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统一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19183月,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阐述,“十月革命利用了国际帝国主义的“暂时故障”才能够取得胜利。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俄国苏维埃始终孤立无援,那么前途是没有希望的,能够拯救俄国的是唤起“全欧洲的革命”,从一国的革命转变成世界革命。”1920年夏苏维埃政府曾尝试借苏波(波兰)战争来唤起世界革命,最终失败。

——据杨泰龙《列宁世界革命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意义》等

材料二   19213月,苏波签订里加和约后,列宁对外战略发生明显转变,把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问题提上日程。19215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认为苏维埃政权在国际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今后俄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和平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通过我们的经济政策对国际革命施加我们的主要影响。”1921年,苏俄先后与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签订了贸易协定。1922年,苏俄政府参加了战后恢复欧洲经济问题的热那亚会议,使苏俄第一次在法律上被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所承认。

——陈杰军《从“唤起世界革命”到“和平共处”转变的时间和原因》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列宁外交战略转变的理解。
2023-04-21更新 | 470次组卷 | 3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1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8 . 1919年4月12日(星期六),两列奔赴前线的军车因机车故障无法前行,莫斯科编车站机车库的13名共产党员和2名工人,在下班后不要报酬加班工作了一整晚,完成了机车的修理。“星期六义务劳动”成为“伟大的创举”,得到了各地职工的响应,很快在全国开展起来。这一创举在当时(     
A.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B.加速了临时政府的覆灭
C.有利于争取国内战争胜利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9 . 1921年苏俄发生大规模灾荒,出现了3000余万饥民。作家高尔基以个人名义向各国发出求助,并得到了美国救济总署的回应。美国同意向苏俄提供粮食救助,并提出了包括苏俄必须释放美国在押人员等一系列条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西方国家不再敌视苏俄B.灾荒源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冷战双方既对抗又合作D.美国援助带有一定政治目的
2022-05-23更新 | 65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6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10 . 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省粮食委员会事先告知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粮食数量,并许诺不向他们多收。该省的征粮工作一个月就完成任务,而其他省份通常要忙活―整年才能完成任务。9月,列宁得到汇报说,在斯摩棱斯克省“最近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明显好转,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政策的改变。”斯摩棱斯克省的粮食政策
A.属于余粮收集制的调整B.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C.促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D.服务于农业集体化运动
2022-02-19更新 | 686次组卷 | 8卷引用:解密12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