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7 道试题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赞赏苏联的________模式。
2020-03-0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练习题
2 . 在1965年至1980年,苏联军费开支占其国民收入的比重高达19%一23%。出于争霸的需要,军事工业一直是苏联经济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的重点仍然是发展钢铁、机械、金属等传统的重工业部门。这一决策给苏联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高层官员思想严重僵化B.社会经济转型受到迟滞
C.工农生产积极性的缺乏D.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是彼得格勒的工人又一次使危机突然爆发。俄国同所有的交战国一样食品奇缺。由于沙皇政府的无能和贪污腐化,以致不能实行诸如限制最高价格和定量供应等控制措施。最深受食品匮乏之苦的是最贫穷的人。1917年3月8日,食品骚动爆发了。无疑是由于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骚动迅速发展为政治起义,聚集的人群高呼:“打倒沙皇!”城市里的部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几天内,一个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在彼得格勒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美】帕尔默《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材料二   1921年初,苏俄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削弱社会化和鼓励有限的自由经营。其目的在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拥护。它使苏俄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工农联盟日益巩固,苏维埃政权不断加强。

——摘编自《世界简史》

材料三   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他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据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随着工业化的推行,在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工业形成了以加强国家集中计划管理为目的的部门管理体制。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工人武装起义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
4 . 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由此可推断(   
A.斯大林准确预见到了二战的爆发B.优先发展重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C.“通常的”指英日的工业化之路D.苏联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5 . 1926~1939年,苏联城市人口增长近3000万,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从18%上升到32%。学术界将这一发展进程解读为“只有拉力,没有推力”。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苏联城市化
A.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B.以农业集体化为基础
C.缺乏城乡之间良性互动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6 . 俄国学者米格拉尼扬说,在确定新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间,占优势的是这样一种观念:俄国应当走条不同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以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强盛的世界大国后解决肩负的救世任务”。由此可以推知,当时俄国
A.全面的工业国有化即将实施B.广大农奴获得自由和土地
C.粮食税逐步取代余粮征集制D.筹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2020-01-12更新 | 888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单元狂练题
7 . 下表是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这表明当时苏联(     
时间粮食产量(单位:万吨)征粮量(单位:万吨)
1930年2290780
1931年1760700
1932年1280770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
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D.斯大林模式的实行严重挫伤国民经济
8 . 苏联农业集体化期间,许多农民屠宰牲口,已经被充公的“富农”的牲口由于无人照管而死亡。直到苏联解体,牲畜总数也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的水平。材料说明农业集体化
A.长期忽视畜牧业发展
B.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
C.受到国家工业化制约
D.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
9 .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要表明
A.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
B.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
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2019-10-21更新 | 88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检测卷: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10 . 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C.颁布1936年宪法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