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北太平洋地区,16世纪至17世纪初,西班牙人陆续发现西太平洋的一些岛屿,初步探索了日本群岛海岸,并以墨西哥为基点向北推进,先后勘测并占领下加利福尼亚、上加利福尼亚、俄勒冈,最远到达了夏洛特皇后群岛。1768-1779年,英国的库克船长为寻找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正是北太平洋海岸本身的商业潜力被发掘,赋予了太平洋新的时代意义,让它在单一的海洋通道作用之外获得了更多的开发价值;北美经济的市场化发展、毛皮开发带来的跨大陆开拓,特别是美国兴起后的市场扩张和贸易拓展需求,为北太平洋商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美国主导下的北美崛起,北太平洋的商业开发和贸易网络化是不可能在19世纪上半叶完成的,而南太平洋地区的商业化进程以及泛太平洋的全球化进程亦将大幅延后。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材料二 1936年,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北海航线管理总局章程》,规定了北海航线管理总局的任务:发展远北地区生产力,开发自然资源,提高远北地区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引导当地居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在北极地区开展大规模、系统性科学研究工作,不同专业学者、无线电报务员和工程师等利用各种运输船只、大型线性破冰船、冰情侦察机进行科考工作。1954年,为加快北方社会经济开发,苏联成立北方问题跨部门委员会,负责寻找有效利用北方地区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开发。

——摘编自叶艳华《苏联时期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开发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太平洋航线开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开发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的主要特征。
2023-11-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农业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于1923年通过《农业信贷法》。1934年国会通过三项有关信贷的法令,成立了农业抵押放款公司,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信货。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并设立农业调整局,用政府补助来减少耕地面积,以减少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1925年国会通过《珀内尔法》,增加对州农业实验站的拨款。1935年国会通过《班克黑德-琼斯法》,规定建立地区实验室,并提供研究经费,以促进州与州之间的研究协作。

列宁执政时期,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通过《土地法典》,允许农民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土地使用的形式。同时,积极建立农村合作社,并由国家为这些合作社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人员,以吸引农民加入合作社。1927年秋,苏联出现较大范围的自然实害为解决这一问题,斯大林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将所有生产资料交由公社统一管理。公社的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制定。且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是用成逼恐吓的手段强迫农民入社。到二战爆发前夕,苏联的农业产值也仅仅维持在新经济政策实行后的水平。

——摘编自于歌著《现代化的本质》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与列宁执政时期的苏俄(联)在发展农业举措上的相似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时期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原因,并对这一政策作一简评。
2023-06-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二战结束前,苏联的对外经济关系以1931年为界可分为两阶段,苏联在第一阶段以比较积极的态度参与世界经济,在第二阶段开始收缩对外经济关系的规模,努力要实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1931年后,由于斯大林把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看成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种暂时手段的错误认识,苏联的对外经济联系规模开始收缩,形式也逐渐单一化。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苏联同许多国家的经济联系,经济联系的形式主要是由同盟国按租借法案提供的军事援助,对外贸易的规模进一步缩小。

——摘编自张俺元、卢志渊《论1918~1945年间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

材料二   从2014年3月以来,欧美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经济制裁,制裁领域包括能源、金融、军事、工业等俄罗斯经济的主要方面。外部制裁加上国际能源价格的低位走势使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能源方面,俄罗斯能源产能与国际地位将被进一步削弱。金融方面,2014年,卢布贬值超过了50%,俄罗斯外资流失预计高达1000亿美元,俄罗斯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将有所增加。农业方面,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必然提高其国内消费成本和食品行业的价格。对欧盟而言,尽管相互制裁有利于平衡欧俄贸易结构,但也加大了欧洲经济复苏的难度,欧盟在此次制裁与反制裁中可能会损失400亿~ 500亿欧元,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士认识到俄罗斯的衰落对欧洲是危险的。

——摘编自吴鑫凯《俄罗斯经济危机与俄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1年前后苏联的对外经济关系不同阶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美制裁俄罗斯的影响。
2023-06-21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5月,英国宣布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英、法、德、意等国再次形成反苏、反共统一战线。当年夏粮丰收后,在即将备战的传言下农民开始争相屯粮、惜粮不售,苏联为备战决定建立战时粮食储备机制并大幅增加粮食收购量,政府和民间对粮食的竞争性需求导致粮价迅速上涨,并于几个月后爆发粮食收购危机。对于这个危机苏共高层始料未及,192712月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仅为计划征收粮食数量458万吨的52%1928年年初,斯大林在考察西伯利亚后认为,在1927年粮食丰收的情况下,余粮征收任务却未能完成的主要原因是:富农在实行“面包革命”,不按规定价格卖粮食给国家,国家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即根据苏联刑法第107条规定,强制剥夺拒绝按国家规定价格把余粮卖给国家的“富农和投机者”的全部粮食并将他们处以有期徒刑。

——摘编自闫远凤《从粮食危机反思苏联农业政策》

材料二由于环境恶劣以及敌人的破坏,冀鲁豫边区粮食损失严重。仅范县抗战时期就一共损失了粮食约2.8亿公斤。粮食短缺,不利于持久抗战。因此,党和边区政府发出了“要确保战时农产品自给”的号召,区内陆续开展了农业生产建设运动。从垦殖荒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科学种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等方面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建设。抗战时期,边区各种农业生产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还不成熟,且冀鲁豫边区经常遭受各种灾害,对粮食生产的破坏性极大。为了确保粮食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冀鲁豫边区政府积极着手完善生产建设制度。具体措施包括提供危机粮贷、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两个方面。

——摘编自刘长林、吴明怪《中共冀鲁豫根据地应对粮食危机措施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和中共冀鲁豫根据地粮食危机形成原因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共冀鲁豫根据地应对粮食危机的成功经验。
2023-05-21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六)历史试题
6 . 某研究小组以“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为研究对象,制作了如下大事年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事年表

序号时间事件
1905年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6年德法在凡尔登地区激烈交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1930年甘地进行“食盐进军”运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桑迪诺领导武装斗争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39年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根据材料,参照示例,把表格填写完整。
研究主题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
示例:世界大战与动荡②⑦⑩⑪
(2)任选一个研究主题,说明其研究价值,并设计一组研究问题。
(3)若要进一步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一方面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2023-01-12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经济关于1500年以前的世界经济,黑格尔认为应分为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和日耳曼世界;亦有学者称之为东方经济形态、西方经济形态和西亚经济形态。马克思则把这一段的人类历史分为三种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古代生产方式①(希腊、罗马)日耳曼生产方式②。在这里,亚细亚生产方式出现了两个亚型,即封建领主制经济③和封建地主制经济④。


(1)在对1500年以前的世界经济的认识中,以上观点有哪些共同点?在材料中标注的经济形态(及亚型)中,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20世纪之所以成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首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出现。社会主义思潮是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社会矛盾的产物,20世纪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其次是资本主义由自由放任经济向国家干预经济的过渡;第三是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特别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崛起,这一崛起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到20世纪末,世界经济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迹象,人们开始对16世纪以来的现代化和20世纪的现代经济进行反思。


(2)“20世纪的世界经济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异,人类社会呈现了单线式发展和多线式发展的统一”。对这一观点加以阐释。
2023-01-0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更好地利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优越性和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压力,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的贸易活动基本上是以苏联为中心呈放射状向东欧地区扩散,苏联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商品供应者和消费者。经互会国家依靠苏联的供应满足自己对能源和原料的需要。经互会成立之初,苏联随意规定贸易条件,人为地规定价格。由于长期贸易协定的存在,经互会内部常常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带来的供货质量问题而相互指责。受1952年斯大林提出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经互会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不很密切,它长期对西欧经济共同体采取不承认、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摘编自卢志渊《市场缺失——论经互会》

材料二   1957年,中国各外贸公司联合在广州举办了春秋两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广交会展馆陈列着我国工农业产品1.09万种,其中包括我国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广交会广泛邀请世界各地商人前来“当面洽谈,看样成交”。应邀到会的客商来自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广交会商品荟萃,展谈结合,采购商们各自选购自己喜爱的商品。1957年的两届交易会出口成交总额为8687万美元,约占全国当年创收现汇20%。从此,广交会定期在广州举办,成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一条重要渠道。

——摘编自陈韩晖等《广交会——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互会建立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成功举办广交会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比较经互会和广交会在贸易合作方面的不同点。
2022-03-25更新 | 305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2022·浙江·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就同农民的关系而言,也确实是一种让步、妥协。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有退却,就有进攻。因此,新经济政策实行不久,特别是农民造反的威胁略为减轻之后,停止退却、发动进攻的呼声就不断高涨,逼得列宁一年之后,不得不在党的十一大上宣布停止退却,开始进攻。

——郑异凡《苏联春秋:革命与改良》

材料二   斯大林说:“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他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他号召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新经济政策对农民“退却”的主要表现,说明“退却”在理论探索方面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关于工业化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分析斯大林提出上述看法的原因。
2022-03-10更新 | 427次组卷 | 4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1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