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1925年12月)以后,党为实现苏维埃政权关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而展开了斗争。所有这些新任务,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所应解决的。必须新建沙俄所没有的一系列工业部门,即建立新的机器制造厂、机床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化学工厂和冶金工厂,创立本国的发动机和电站设备的生产,增加金属和煤炭的开采量,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在苏联胜利所必需的。必须建立新的国防工业,即修建新的大炮制造厂、炮弹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坦克制造厂和机关枪制造厂,因为这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保卫苏联所必需的。必须建立拖拉机制造厂和现代化农业机器制造厂,将它们的产品供给农业,使千百万小的个体农户有可能过渡到集体农庄的大生产,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在农村胜利所必需的。这一切都是工业化政策所应做到的,因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就在于此。

——摘编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1928年,苏联的工程师仅约占工人总数的0.25%,且大都不掌握先进技术。苏联首先增加工厂艺徒学校,大力发展各种职业讲习所,以培养熟练工人和初等技术人才;其次,以工厂生存需求为指向对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加以改革,培养技术干部和领导干部。对老技术人员联共(布)采取了“粉碎积极暗害分子,分化中立分子,吸引忠顺分子”的政策,逐步把大部分旧技术人员团结争取过来……至1928年年底,苏联同欧美大公司签订了40 多项技术合同;部分欧美的先进工人也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到苏联帮助其工业化建设;苏联也选派一部分青年专家出国学习。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联国家工业化政策实施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经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尽管布哈林的模式,即主张用经济手段刺激经济各部门的平衡,更能受到苏联人民的欢迎,但是斯大林没有给他继续实现政策的机会,在党内斗争对抗中斯大林组织全党批判了布哈林的思想,最终是斯大林主宰了苏联社会建设的权力。斯大林成功地解决了俄国是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和战争的危机中加速建成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难题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苏维埃政权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斯大林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用十年的时间跑完了强国百年的路程。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战争上的胜利鼓励了半殖民地人民寻求解放的斗争,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但从1929年开始,苏联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全国从上到下要听命于国家计划,这样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的盛行,甚至一些人因此死于非命。

——摘编自刘薇《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评价》

材料二   西欧在历史上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现在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地区,素有资本主义的“心脏”之称。西欧各国重要经济部门中的国家所有制成分大大高于美国、日本。二战后西欧的国有企业不仅发展规模比战前大,而且在结构上也突破了历史上的格局。西欧企业国有化和官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为了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确保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运转而进行的。战后以来,西欧各国政府长期把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集中在自己手中,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所有环节进行广泛全面的干预。西欧各国普遍拥有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开支在政府总支出中的比重通常都达到60%以上,这是美国和日本所不能比拟的。战后西欧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域性联合组织——欧共体,这是当前国际垄断调节最发达的一种经济形式。

——摘编自秦建伟《试论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并评价该模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2023-11-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万吨)
煤炭
(万吨)
棉织物
(亿平方米)
谷物
(万吨)
1928年425.13 55118.217 330
1940年1 831.716 592.327.159 564
增幅(%)330.09367.2649.0930.48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世纪)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三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原因。
2021-10-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从辩证的角度概括这一方针的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3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2018年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过关与随堂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6 . 危机也是机遇,对危机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一个国家民族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即便新政刚刚开始,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反映出新政已经改变了自由的内容……在退休将军、同时也是商人的休约翰逊的领导下,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很快制定了规则,在纺织、钢铁、采矿和汽车等产业内建立了生产、价格和工资的标准。约翰逊发起了一场公关活动,来宣传工业复兴管理局和它的蓝色秃头鹰的标志……但经历了最初的公众拥戴之后,工业复兴管理局陷入了备受争议的困境之中……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既没有带来经济的复苏,也没有带来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和平。

——[美]埃里克·方纳《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

材料二   1931年苏联接收技术引进的项目达到 124 个,总值为 8300 万卢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1931 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美国出口设备总额的 50,1932 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 90是销往苏联,苏联成为世界上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与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相比,苏联人才仍然相     当匮乏,苏联利用经济危机中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过剩的有利时机,大量招聘人才到苏联工     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筹集资金,苏联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扩大出口,还积极吸引     国外贷款。1933 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 14 亿卢布。

——摘编自苏栋《苏联利用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材料三   德国……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沉重打击。工人失业与农民破产交织在一起,造成德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消除危机束手无策。垄断资产阶级对此极为不满,     越来越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德国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亚洲的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职员减薪,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指出罗斯   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本国经济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国民经济结构发生的根本变化。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德日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事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应   对经济危机的认知。
2020-11-20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7 .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列宁开始认识到,“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在列宁看来,新经济政策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和道路。

——摘编自田恬秀《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不是轻而易举地进行的。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苏联当局就把人民从半野蛮状态拖入现代文明:穿雪白的衬衫、知书达理、有热水、有电灯、有飞机、有电影娱乐,出现了“苏联人”的概念。

——摘编自陈爱茹《争论与选择:列宁、斯大林与党内反对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经济政策最终被终结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经济政策调整及其效果的基本因素。
8 . 农业政策的调整是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摘自《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

材料三   1955年他在中央全会的决议中指出“玉米是最高产的作物,应该在我国所有地区广泛推广”,要求到1960年播种面积至少扩大到2800万公顷……1956年农业丰收,这一特殊情况使赫鲁晓夫头脑发热,1957年5月,他未经中央讨论,在列宁格勒一次集会上宣布三四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在肉类、奶类和黄油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这一目标遭到苏联党内一些人和经济学家的反对,也受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的嘲笑,他却还是一意孤行。

——摘编自唐士润《评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采取的“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具体办法,简析其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的措施,分析其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苏俄(联)农业政策调整中得到的启示。
2019-11-1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9 . 古今中外历史上,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并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材料二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材料三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社会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三说明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4)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2020-03-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政治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多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

材料三 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

2009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和实践效果的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4)上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0-02-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区县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