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7年,苏联决议在莫斯科建造多栋高层建筑,提出“(它们)应该与城市历史上的建筑艺术和未来的苏维埃宫的形象相协调”。1954年,建成后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劳动模范公寓、重工业部大楼等“莫斯科七姐妹”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这些建筑(     

莫斯科大学主楼
A.反映了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B.体现重工业的优先地位
C.表明新型劳动关系已经建立D.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
2024-05-23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26年12月,苏联领导人托洛茨基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上指出:一战前,沙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部分,60%以上的工业设备需依赖进口;十月革命也不能像关电灯一样,使俄国完全脱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他意在强调苏联(     
A.应该逐步发展市场经济B.需要借鉴西方经验
C.要淡化意识形态的对立D.应该发展对外贸易
2024-04-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23~1927年间,因粮食收购价格低,苏联商品粮的平均收购量还远低于战前。要刺激农民多交商品粮,当时最有效的办法是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业品,然而落后的工业生产能力无法完成这一任务。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开展工业化;但相对薄弱的农业基础,对工业化形成一定程度的掣肘。全面了解苏联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可认识到(     
A.固定的建设模式影响了工农业的协调B.经济目标的实现基于对客观规律尊重
C.国家调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D.特殊的国情需要探索特殊的发展道路
2024-03-1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在批评“左”倾反对派时,一度提出“忽视农业利益、损害农业利益,就不能推进工业”的说法。同时,斯大林也一度赞成布哈林“不搞工农业剪刀差,靠工业自身积累完成工业化”的主张。斯大林的这些主张(     
A.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有益探索B.揭示了苏联工业化成就巨大的原因
C.在实践中促成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D.开创了利用商品和货币的过渡道路
2024-03-14更新 | 278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7~1913年俄国在世界粮食出口中所占份额为45%,1963年以后苏联却成了粮食的净进口国,到70年代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80年代中期,每3吨粮食食品中就有1吨是用进口的粮食加工出来的。从美国进口的粮食要比苏联自己生产的粮食便宜一半。由此可知(       
A.完成工业化的苏联生产领先世界B.斯大林模式弊端明显
C.两极格局美苏争霸逐渐走向缓和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2024-03-1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年,苏联农业总产值达到1913年水平的118%,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14%,畜牧业产值为127%。但从1928年开始,苏联国内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到19294月,收购到的粮食比上年同期还要少,连莫斯科的面包供应都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决心加速农村的集体化运动,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以便把粮食牢牢地控制在国家手里。“一五”计划结束时,有60%以上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的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70%以上;在主要产粮区,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比例为80%—90%。1933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斯大林时期到赫鲁晓夫时期》

材料二   1952年,民主德国工业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工业优势明显,呈现出典型的工业社会产业结构特征。同年,民主德国借鉴苏联模式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通过大量的财政拨款为合作社提供更多的税费优惠政策、向合作社派送专业技术人员、补贴合作社社员收入,吸引农民主动自愿加入合作社。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动员、教育、说服、许诺等方式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在农产品收购制度方面,政府采用了双重价格体系,国家规定农户每年以交售价格向国家出售一定额度的农产品,超出交售额度的农产品既可以以收购价格出售给国家,也可以相对自由地在市场上出售。而且,在集体化期间一直保留了较高比例私有成分,甚至直到实现全盘集体化的前一年,私营比例依然超过一半以上。至1960年底,民主德国农业基本实现了全盘集体化。

——摘编自曾哲《民主德国农业集体化的特点及启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民主德国两国农业集体化特点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苏联集体农庄在收购和销售农产品时存在巨大的剪刀差,比如按10卢布10戈比的价格收购1公担面粉,却按216卢布的价格卖给农民。而牛肉从集体农庄以每公斤21—55戈比的价格收购,却以零售价7卢布60戈比出售。这说明(       
A.农民为工业化做出了牺牲B.新经济政策存在重大弊端
C.苏联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D.苏联农业集体化程度较高
2024-03-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人类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总结大国成功的经验,吸取大国衰败的教训,是所有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国人所必需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回顾英国从崛起到衰落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而这种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吸引着世界各国争相效仿。1870年以后英国开始衰落,也是因为他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其继续创新,因而慢慢落伍,成为二流国家。我们研究英国的崛起,正是要研究导致其崛起的各种因素,并且揭示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当你致力于分析美国的现实境况并探索他的未来时,由于两个重要的区别,有必要牢记苏联所面临的困难。这两个区别是:第一,尽管有人会说,在以往的几十年里,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比苏联衰落得相对快些,但他的问题远不如他的对手苏联严重。况且,美国的绝对实力(特别是在工业和技术领域)远比苏联雄厚。第二,与同一个僵化且控制甚严的大国相比,美国社会那种结构松散和自由放任的特性,有可能在适应变化的环境方面赋予他更好的机会。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衰落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美国衰落进程中依然存在的优势。
2024-01-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苏联将积累率从1925年的9.7%高到1928年的20.8%,消费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则由1925年的90.3%为1928年的79.2%,苏联这一调整意在
A.确立计划经济体制B.为工业建设积累资金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D.推动农业集体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