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发展、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1973年,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这是1972年尼克松访问苏联后勃列日涅夫首次访问美国。在尼克松为他举办的欢迎仪式结束后,两人再次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这就是著名的“阳台对话”。勃列日涅夫此行的历史背景是
A.苏联希望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B.美国扭转了争霸劣势的局面
C.苏联成为匹敌美国的超级大国
D.苏联为改革营造和平的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2年,苏联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8%,但是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明
A.苏联工业化的成效显著B.集体农庄与工业化相适应
C.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D.新经济政策逐渐丧失作用
2021-05-08更新 | 356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在 1966-1980 年间,苏联农村个人副业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例从未超过 3%,但它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产值占全苏联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未低于 25%。这说明了当时苏联
A.集体农庄逐渐被取消B.国营农场生产效率得到改善
C.农村生产关系市场化D.计划经济束缚了公有制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统计,1965年,苏联1763个城市中,具有废水生物净化设施的仅有30个左右,不足苏联城市的2%.许多城市由于缺乏集中的城市净化设施,大量工业废水未经过任何净化直接排入水库,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对居民健康以及周围的大自然造成危害。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环境保护技术落后B.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C.政治体制问题凸显D.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2021-05-06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国营商店里一公斤肉大约收款1.8卢布,而国家对一公斤肉的补贴多达3.5卢布。食品行业中仅此一项,每年的国家补贴总额就在600亿卢布以上,而整个国家预算是4800亿卢布”。这表明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已无法维系B.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
C.社会贫富悬殊已日益扩大D.货币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6 . 1953年,苏联玉米播种面积不超过350万公顷,1954年扩大到430万公顷;1955年猛增到1800万公顷,1960年达到2800万公顷。同时,如《玉米,大军勇往直前》(下图)的宣传画大量出现。这些表明
A.苏联农业集体化得到进一步发展B.赫鲁晓夫改革具有“左”的倾向
C.农业和工业的不平衡性得到纠正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具有优越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其颁布的1959年至1965年的七年计划中,农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达到了33%左右,而苏联最初的几个五年计划,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加在一起也只有15%。由此可见,赫鲁晓夫意在
A.集中力量进行农村的建设B.纠正以往经济发展模式弊端
C.全面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不断提高当时农民生活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9—1965年苏共国民经济七年发展规划规定,1959-1963年农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应为8%,而实际上前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7%,1963年则为负增长,按价值计算的总产量低于1958年的水平。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改革的重点开始转向农业B.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D.推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9 . 1975年到1988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由是美国的0.4倍到0.29倍,这一时期的苏联的核武器保有量则从是美国的0.84倍变成1.82倍。这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
A.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军备竞赛影响经济发展
C.军事实力超过美国D.经济改革的成效并不大
10 . 如表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经济成就。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项目时间数量(单位:卢布)
工业利润总额1965225亿
1970560亿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1961—19656.1%
1966—19707.7%
A.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突破了斯大林体制束缚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
2021-04-11更新 | 316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