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发展、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1955年以前的苏联,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等;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一变化
A.使新经济体制得到了完善
B.配合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全盘否定
D.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2 . 1958年6月,苏联政府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把它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从1952年到1964年期间,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表明苏联
A.改变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B.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资金
3 . 1987年通过的《苏联国营企业法》ー方面规定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计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计划须建立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之上”。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体制改革矛盾重重B.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C.国企改革不断深化D.经济政策实现转型
4 .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重新整顿农村经济关系,建立各种经济核算组织,改组农工综合体管理 机构为经济实体,广泛推行租赁承包制等。此举旨在
A.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B.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延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20-09-09更新 | 353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俄国开始推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但集体化从来不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连参与其中的农民都似乎缺乏热情。如果说斯大林对农业采取的方法有严重的缺陷,那么他对工业的控制则在很多方面都是一项惊人的成功。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下执行的五年计划体系开始明确地为工业发展制定出优先项目。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为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俄国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自身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而苏维埃的机器生产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成为德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长期落后的历史似乎结束了。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工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还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这些改革冲击了过去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但又滋生了地方本位主义等问题。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所有计划均由农庄、农场自行编制。1958年2月,通过法令使集体农庄拥有自己进行生产的技术设备。这些改革总体上促进了农业发展:1951~1955年,苏联粮食年均产量为3850万吨,1961~1965年,年均产量达到1.3亿吨。赫鲁晓夫还很重视改善公民生活状况,提高公民福利待遇。

——摘编 自王铁群《赫鲁晓夫的“揭盖”与“解冻":在犹豫中寻找出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从来不是一个巨大成功”的理由,并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进行评价。
2020-08-0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是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世纪,也是互相学习借鉴的世纪。

材料一   美国1925~1945年失业率示意图



(1)写出与材料一所示1933年后美国失业率变化相关的重大事件,并指出其实质。

材料二   1913至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指标的排名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电力15107432
555433

(2)依据材料二,说明1928至1937年苏联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概括取得此成就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二战后苏联工业改革的措施摘录

领导人措施
赫鲁晓夫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
勃列日涅夫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管理
戈尔巴乔夫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苏联改革的思路或脉络。

材料四   20世纪50和9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曾先后借鉴苏联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4)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后期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简述以上三国的改革之路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0-07-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提到:“苏联领导人希望通过减少在欧洲的东西方安全竞赛、国内的政治体系自由化,来获得使用西方技术的权利。但是这个方法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上述方法
A.直接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瓦解B.加速了苏联解体进程
C.使苏联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D.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
9 . 1965年,苏联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时期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相当一部分是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面临困境B.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突破
C.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取消指令性计划管理方式
10 .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作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材料三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1)根据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瓶颈的原因。
(3)材料三中赫鲁晓夫这番话说明了什么现象?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