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发展、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1957年苏联的工业和建筑业大改组把中心放在调整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上,只是把经济管理的重心由中央转到地方管理机构从条条搬到块,即只是在条条与块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兜圈子。这说明当时苏联
A.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B.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经济改革
C.力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7年,赫鲁晓夫对工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改组后,苏联的工业管理体制从部——总管理局——企业,改变为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局。这次改组旨在
A.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B.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
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D.推动经济管理的市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1988年起,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倡把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多年后评论说,“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考虑到过渡阶段的复杂性”,“改革”的“这两个内容同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制度发生了冲突”。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A.原有模式成为破坏改革的关键B.社会矛盾复杂阻碍完成过渡
C.忽略国情埋下改革失败的隐患D.个人原因导致整个国家解体
2021-03-15更新 | 1075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苏联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美苏冷战中处于攻势地位,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投入到高精尖武器的研发中。这一状况
A.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转型升级B.有力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C.强化了固有体制存在的弊端D.体现出苏联改革的辉煌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评了由于对斯大林的个崇拜而造成的错误。对此毛泽东评价说:“赫鲁晓夫的报告既揭了盖子,又捅了娄子。”赫鲁晓夫“揭了盖子”的重要影响是
A.打破社会主义探索的禁区B.加剧了苏联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
C.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困难
2021-02-24更新 | 29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这种认识
A.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B.导致苏联经济改革陷入停滞
C.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D.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
7 . 1968年,美国学者杜兰特在著作中指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寻求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B.开始对不合理经济环节进行调整
C.强化了市场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D.注意运用经济手段改善经营管理
8 . “如同社会发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样,斯大林去世后,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改革斯大林体制,都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材料意在说明
A.斯大林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B.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
C.苏联解体源于斯大林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源于时代环境
2021-01-15更新 | 26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9 . 1957年1月28日,赫鲁晓夫向苏共中央主席团提交了《关于完善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建议将工业和建筑业的部门管理改组为地方国民经济委员管理,即把部门管理改为地区管理。赫鲁晓夫的这一提案
A.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B.试图去改变苏联经济管理体制
C.有利于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加剧了美苏两国军事政治对峙
10 .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力推行名为“新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改革恢复了部门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并提倡物质刺激。这些举措
A.延续以往改革的基本政策B.从根本上冲击了斯大林体制
C.受到了美国新经济的影响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短期增长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