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发展、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家乡担任第一书记时期,在职权范围内使生产队有明确的自主权以决定如何进行生产,并以此取代官僚主义的行政命令。结果,农民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益大增,使得该区粮食产量在短短几年内增长了30—50%。这一举措(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C.适应了苏联改革需要D.协调了国民经济比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所示,苏联做法意在(     

时间

做法

1964.10.27

苏共中央通过决议,取消了赫鲁晓夫时期对农村个人副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

1969.11.28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集体农庄示范章程》,明确支持发展个人副业,并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

1981.1

苏联通过了《关于增加公民个人副业农产品产量的补充措施》。
A.否定赫鲁晓夫改革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改善市场供应状况D.全面推行经济改革
3 . “由于国家保持食品的低价,不断扩大补贴规模,1989年用于食品需求的补贴金在国家预算中占到支出部分的1/3左右,主要食品零售价的补贴份额已高达80%。”该材料表明当时的苏联(     
A.牺牲农业以推进工业化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甚微
C.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54—1959年,苏联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37%,出现了第一批受到群众欢迎的食堂和小食店。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       
A.“新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效果B.种植玉米运动的成功
C.苏联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D.指令性计划成效显著
2024-05-16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航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苏联(俄国)是世界航空航天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519161917
俄国44568614321388
德国13484532818214123
法国5414469754923669
英国2451932614914421

材料二

甲:苏联国产飞机生产数量


乙:苏联航空工业拨款(万卢布)

1929193019311932
飞机制造989.81805.84892.45881.9
发动机制造531.8146436693861.5
科技研发028.11634.8986.5
人员培训00558.8604.1
总计15533272.311153.312055

材料三 在卫国战争的前三、四年里,苏联仅战斗机就生产了49500架而远超德国,二战结束时的国家航空制造业令世人瞩目,它确保了苏联在世界主要军事和航空市场中的领先地位。50年代中期,伊尔-28(M-28)轰炸机和图-16(Ty-16)中远程轰炸机也同时装备苏联空军,苏联空军“一夜之间”完成了喷气化改装。苏联从1945年战争结束开始,不仅以有效的方法赢得了航空制造领域的挑战,而且还在短短2年内,一跃成为除美国之外的一流航空大国。

——据刘凡、华盾《苏联航空工业的兴衰及启示》等

材料四



从“航空航天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角度,解读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
2022-06-01更新 | 26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1975年到1988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由是美国的0.4倍到0.29倍,这一时期的苏联的核武器保有量则从是美国的0.84倍变成1.82倍。这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
A.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军备竞赛影响经济发展
C.军事实力超过美国D.经济改革的成效并不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1957年苏联的工业和建筑业大改组把中心放在调整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上,只是把经济管理的重心由中央转到地方管理机构从条条搬到块,即只是在条条与块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兜圈子。这说明当时苏联
A.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B.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经济改革
C.力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三和路线”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战略方针,其主要内容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过美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等。“三和路线” (     
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B.意味着苏联放弃争霸
C.否定两种制度的区别与矛盾D.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预见性
9 . 从1953年到1964年,苏联集体农庄的拖拉机由74万台增至154万台,谷物收割机从32万台增至51万台,卡车从42万辆增至95万辆,国家对农庄的长期贷款数额从5.8亿卢布增至12.5亿卢布。这表明苏联(     
A.农业全面实现了机械化B.农业成为经济改革的核心
C.政府认识到农业的落后D.着眼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2022-08-10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三市十一校2023届高三7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扭转苏联农业长期的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刺激农业的发展。1953年、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5.5%、19.6%和23.5%,1959年与1952年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为了扩大谷物生产,赫鲁晓夫提出开垦荒地的办法。19541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1956年垦区收获了6300万吨粮食,占当年国家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60年代初,由于垦殖方法不当,垦荒区风沙侵蚀日益严重,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被破坏。1962年,苏联自留地虽仅占全部耕地的3%,却生产了肉类产品的44%,牛奶的45%,蛋类的76%,蔬菜的42%。19582月,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集体农庄制度和改组机器拖拉机站的决议》,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该项措施受到了农民们的广泛欢迎,但是匆忙的做法,使得改革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大笔资金支出打乱了农庄的正常发展进程;由于缺乏经过正规训练的技术员,大批机器被闲置了。

——摘编自高成兴《战后苏联经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