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斯大林时期,国家不仅规定了集体农庄农作物结构、播种面积、产量,而且对作业方式和农产品的分配等也作了规定。1955年,赫鲁晓夫开始实施“以商品产品的产量为出发点”的新计划体制,国家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这表明当时苏联
A.否定了斯大林模式B.注重调整工农业比例
C.谋求增强经济活力D.摆脱了农业生产困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经济的伤疤。虽然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花了很大力气来搞农业,苏联农业由征税农业变为保护农业,然而农业问题仍未解决。据统计,1965~1980年苏联农业资本存量增加了160%,而产出仅增长20%。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受到上级过多干预,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苏联地域辽阔,交通运输非常落后,在广大农村尤为严重。而交通运输能力小和运费高的缺点,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程度。总之,生产效率低下和投资效益的每况愈下,使得二战后的苏联出现了严重的农业危机。

——摘编自余章松《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农业危机问题探源》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主要靠扩展规模来发展农业,勃列日涅夫时期农业的进步则是集约化推行的结果,他致力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继承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公有制农业方针的同时,抛弃了他们关于初级农业机械化、建立国营机器拖拉机站政治部以及大规模开荒等特殊选择,代之以给予劳动者物质利益。结果农业单产比斯大林时期高了一倍多,比赫鲁晓夫时期高出60%。1980年,苏联谷物总产量突破1.8亿吨,明显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第二个农业大发展的纪录。

——摘编自沈志恩《论勃列日涅夫的农业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苏联农业危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显著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0-03-02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3 . 二战前,苏联约有四分之一的农户不养奶牛。到1959年,几乎每个农户都养奶牛,城镇也饲养了350万头奶牛,全国牛奶产量明显增加。此外,家禽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一现象说明
A.苏联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B.传统的经济体制受到了冲击
C.苏联工业化的目标尚未实现D.苏联的改革具有一定盲目性
2020-03-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507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赫鲁晓夫在改革过程中感悟到“冷战"后新时代将会到来,但他又无力自觉地把握住战后时代转换的重要契机,深刻地转变斯大林留下的不能再继续推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体制。他只能是个过渡性的人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
A.不能担当领导苏联的重任
B.无力推动苏联社会的进步
C.没有尝试突破传统经济体制
D.在改革上具有表面化特征
2019-03-23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俄罗斯某学者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B.没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D.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
7 . 1958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
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
D.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
2018-05-22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
C.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2018-02-26更新 | 59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苏共中央全会的一次决议中记载:“采取措施大大地扩大应当归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处理的、与完成全联盟和加盟共和国计划有关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问题的范围,其中包括基本建设、物资技术供应、劳动生产率、成本、产品销售和拨款等问题;保证进一步扩大各部、部属总局、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和经济企业的权力;消除多余的重叠的环节,即精简管理机关。”材料反映苏共中央此举目的是(  )
A.消除在经济领导方面的过分集中B.开始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C.突破斯大林体制实施指导性计划D.实现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62年11月,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这一措施
A.从根本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使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C.混淆了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
D.有助于实现扩大企业自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