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68次组卷 | 9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评了由于对斯大林的个崇拜而造成的错误。对此毛泽东评价说:“赫鲁晓夫的报告既揭了盖子,又捅了娄子。”赫鲁晓夫“揭了盖子”的重要影响是
A.打破社会主义探索的禁区B.加剧了苏联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
C.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困难
2021-02-24更新 | 29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对农业问题的基本评价是:“我国的粮食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赫鲁晓夫这一认识
A.是对斯大林体制的维护B.正确指出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
C.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D.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
2021-04-17更新 | 33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1953年到1963年,苏联的农畜产品共提价6次……1965-1979年,农产品共提价7次(分别在1965、1969、1970、1975、1976、1978和1979年)。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缩小工农业的差距B.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C.消除了农民的不满情绪D.加速了重工业的发展
5 . 下表统计了苏联八年间某种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19551957195919601962
种植面积(万公顷)20002100220028003500
产量(万吨)18001100550010001800

A.苏联经济结构严重失调B.农业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
C.经济发展要敢于打破思想禁锢D.宣告农业改革已彻底失败
6 . 1960年,据美国“苏联问题”研究专家戈德曼报告,苏联煤、油、钾、天然气开采一般都会损失50%—60%;苏联一半以上矿石露天开采,环境破坏大复垦率低;为追求石油产量,苏联没有采用注水抽取法,导致天然气不必要浪费;大量矿石石油被遗弃在矿场和油井,只有50%回收率。此时苏联正在进行
A.赫鲁晓夫改革B.戈尔巴乔夫改革
C.一五、二五计划D.勃列日涅夫改革
2020-08-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7 . 1954—1958年,苏联粮食收购量平均每年增长37.6%。其中,1956年来自垦荒地区的谷物产量占全国谷物总产量的51%。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极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B.垦荒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C.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农业丰收实现了粮食自给
8 . 1962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把州和边疆区的党组织改组成两个独立的党委会,即“工业党”和“农业党”。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A.实现国家经济发展B.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
C.增强地方自主意识D.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2020-07-01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作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材料三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1)根据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瓶颈的原因。
(3)材料三中赫鲁晓夫这番话说明了什么现象?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
10 . 斯大林时期,国家不仅规定了集体农庄农作物结构、播种面积、产量,而且对作业方式和农产品的分配等也作了规定。1955年,赫鲁晓夫开始实施“以商品产品的产量为出发点”的新计划体制,国家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这表明当时苏联
A.否定了斯大林模式B.注重调整工农业比例
C.谋求增强经济活力D.摆脱了农业生产困境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